第五百零四章 擁皇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兵者,詭道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個好的領袖,永遠能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一場戰事下來,自己又可以得到什麼。
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罷了!
只要能達到想要地目的,並不是一定要讓自己將士提著腦袋去攻城略地不可。
自古有言:殺敵一千而自損八百。
再厲害的軍隊,只要有一個不慎,就有可能會是全軍覆沒代價。
很顯然,燚軍在這方面做得一直很不錯!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謂之善。
隨著燚軍在日本推行分田地減稅賦政策的訊息不斷擴散開來,如今許多無田地的農民和手工作業者們,都是在翹首期盼著燚軍快點到來解救他們。
這也致使幕府農奴兵們對於幕府歸屬感很是淡薄,甚至很多農奴兵是趁著自己在外出放哨的功夫就偷偷的逃到燚軍那邊去投降,以至於幕府的武士跟軍士們除了要防範燚軍偷襲外還得看著自家的農奴兵的動向。以免他們帶著兵器出逃。
當然,雖然燚軍的政策很好,但也不是所有的底層百姓都會期待著燚軍的到來。
畢竟日本天皇一氏在日本以及傳承了千年之久,在民間有著難以磨滅的信仰力量。特別是那些被賦予了高貴稱呼的“武士”,除非是實在找不到出路,不然他們是更願意加入幕府的隊伍中。
這種現象體現在於政治中心的輻射上。
越是靠近京都附近的百姓跟武士對於日本天皇的信仰越重,邊緣的窮困地區則會淡薄很多!
九洲,距離本島最遠。
特別是薩摩藩的百姓,絕大部分都是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平時他們除了各種徭役還得受著大名跟幕府的各種剝削,所有他們對於幕府跟天皇都沒有太多的情感。
相反,燚軍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也打不過燚軍。
況且,燚軍也沒有對他們進行無端的殺戮,他們也談不上有仇恨,甚至在大名的軍隊搶走了他們的口糧後,燚軍還或多或少的接濟了他們。
燚軍還分田地減稅賦。
是要忍受著餓肚子還是要一個空喊的口號,他們也不是傻子。
於是,日本現在出現了三種極端的情況。
一種是擁護燚軍到來的人。一種是受到了某些隱藏大名在資助,建立起了擁護天皇政權的人。還有一種就是擁護幕府的人。
.......
天擇四年(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三
幕府在九州的戰事全面潰敗,德川家治無奈撤軍退回日本的本島跟四國的土地上作防禦之態。
同月,江戶動亂,德川家治只得還回江戶坐鎮,命本家將領德川富爾作為主帥,老中井上正經幫忙協調工作。。
燚軍佔領九州島,訊息一出,日本舉國震動。
有興奮期待的,也是沮喪悲觀的。
那些跟幕府頗有仇恨的外樣大名們此時也是逐漸起了異心,對於幕府的命令是陽奉陰違了起來。似乎只要幕府勢弱,他們可以毫不猶豫的拋棄幕府轉投到燚軍麾下。
畢竟有了九州的各個藩國,如薩摩藩、大禹藩,秋肥藩等等投降燚軍在前,讓他們投降漢人,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
而一些頗有野心的大名則認為,這或許是自己的時機到來,他們可以假借幕府的命令,打著擁護天皇的名義,大肆的擴充武士軍隊,待幕府的軍隊跟燚軍拼個你死我活之後,再出來坐收漁翁之利。
剩下的就是幕府的御三家跟諸多的親藩大名們,他們與幕府的關係是榮譽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