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十一日

中日雙方對持了已經近小半個月,德川家治望著每日如山消耗的糧草賬目,可謂是皺眉不展。

要知道幕府當前的財政可謂是捉襟見肘,再這麼消耗下去,哪怕是能趕走了燚軍,幕府也會疲弱不堪,甚至可能讓幕府的統治被顛覆。

最可恨的是,燚軍陣地那邊不斷的有日本人加入,他們要對付同為日本人的幕府軍隊不說,還不斷的潛入幕府陣地這邊不斷宣傳,只要燚軍能打敗幕府就會給大家分土地,每家每戶最少可以分到五畝,高的話可以分到十一畝,甚至更多。搞得幕府這邊的軍心也是一盤散沙一樣,沒有了最初護衛國土的決心。

但是這些還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還是大阪的那群唯利是圖的商人,原本是由他們負責運送和販賣軍糧給幕府的軍隊。結果因為燚軍那邊開價更高,他們毫不猶豫的把大部分的糧食賣給了燚軍,只留下小部分的糧食給幕府應付了事,搞得幕府這邊軍糧供應銳減。

一想到當前的種種狀況,德川家治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拖下去了,再這麼下去,都不需要燚軍進攻,幕府這邊的軍隊就會大批大批的向他們投降。

“現在,唯有趁著自己這方還有優勢,立馬攻過去,看看能不能勝吧,再這麼此消彼長下去,幕府必敗了。”在嘆了一口氣後的德川家治心中暗念道。

天擇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十六

黃曆:大吉

日本高家人測算得出,日本今日出戰必可得勝。

中日雙方於鶴丸城外五十里的平原正式展開戰事。

平原戰場,騎兵的天下。

對於這個戰場,幕府可謂是非常滿意,哪怕說幕府方面的騎兵不算多,但是也五千多騎兵,對於燚軍來說,可以造成不小的壓力。

此時,幕府這邊軍隊眾多,近六萬的軍隊盡數散出,採用了月牙陣,呈三面合為之勢。中路為十五門火炮在前,盾牌手在後,緊跟著的是藤牌,然後是鐵炮(火槍)兵,弓箭手,騎兵,刀槍兵。

燚軍這邊則採用了正三角陣形,中軍全為燚軍,前面是五十門迫擊炮,再下來的是重輕機槍陣地,步槍陣地。左翼和右翼分別分佈了燚軍機槍連,七國的聯軍部隊。外圍則是選擇投靠了燚軍的薩摩藩的武士跟士兵。中軍後面是最近由臺灣直接海運至薩摩藩的三十門中口徑火炮,最後由五百騎兵組成的騎兵營作為奇軍,也做支援看護。

這場戰役可以說雙方都是掏出了對戰的真正實力來打,沒有一絲的怠懈。

“咚咚咚...”

日本那邊第一通鼓聲大作,戰線前移,雙方戰事正式打響!

“蹦..蹦...蹦...”

戰場上,雙方火炮不斷開火,炮聲轟隆隆的響起,瞬間升起了大量的硝煙,瀰漫了大半邊天。

終於,在一陣海風吹過,捲去大半硝煙後,可以模糊的看到雙方炮轟的狀況!

日本的青銅炮厚重,傳統火藥,操作繁瑣發射慢,除了最初的三發可以快些,後面只能不斷擦水降溫才能填充發射。

而且由於幕府的技術落後,目前也只能是發射實心彈!這技術如果只是用來對付幕府底下的大名,那絕對是先進的。但是相對於燚軍而言,卻是完全不夠看。

燚軍採用了最新的線膛炮,採用的也是底座針擊式爆炸炮彈。迫擊炮甚至是使用了無煙火藥作為填充,發射速度快不說,爆炸威力可不小。

一番對戰下來,幕府的十五門火炮僅發射完第三輪就被燚軍的火炮密集擊破,甚至是發射的炮兵也只有極少能逃出來。

燚軍這邊除了五門迫擊炮被擊中,帶走了四人,傷了八人,實力基本上完整。

“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