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偶遇史文恭(第1/2頁)
章節報錯
“朕的錢,那都是朕的錢!”
趙佶看到武洪將陽穀縣周邊搜刮一空,頓時怒不可遏。
繼續看,結果是高俅想要在陽穀縣造物局打造火器,還要調凌振過去。
想了想,趙佶點點頭:“準了。但是要告訴凌振,在陽穀縣也不能耽誤給朕做更大更好看的眼花。”
“是。”
梁師成拿過來御筆,雙手端上。
“你寫了就是。”
趙佶還是挺開心的,高俅這麼多年了,總算乾點人事。
若早能如此,他也不會讓高俅就乾巴巴地當個太尉了。
“賞!程萬里和李達都要加銜,至於高俅嘛,直接賞他家小衙內一個承義郎,按月領錢。”
趙佶搓著下巴想了想,“另外,海捕文書繼續發,抓到武洪者,賞萬金,提供有效線索者,賞千金。死刑犯抓到武洪,可抵消死罪。”
“官家英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李彥又拱手。
“你個信球,天天就知道拱手,看看人家高俅,把事辦的恁好。”
趙佶擺擺手:“讓凌振明天就趕過去,在甲仗庫裡帶些用得著的,反正走運河也方便。
高俅一個太尉坐鎮陽穀縣,太大材小用,讓他趕緊回來吧,朕挺想他的。”
“是。”
梁師成準備好詔書,請趙佶用了印,乖乖地派六百里加急送信。
其實他剛剛還偷偷多寫了一份詔書,最近他看上一家買賣,以詔書直接將其化作貢品,便可超低價買來。
不然就是違抗聖旨,全家押送開封府。
當然,剛剛趙佶沒有蓋那個詔書的印信,可誰讓梁師成自己就是掌印太監呢?
是人是鬼都在秀的北宋末年,汴京依然是不夜城,一片海晏河清。
又了三日,陽穀縣運河碼頭迎來一艘官船。
船頭一個禁軍身穿黑紅長袍,面容精瘦,留著兩撇鬍須,頭戴范陽笠,腰懸寬刃手刀。
“慢著點,小心。”
他指揮碼頭的苦力,搬下來十幾個大箱子。
碼頭有牛車,一起拉向陽穀縣衙。
此人便是凌振。
綽號“轟天雷”。
有贊詩——
火炮落時城郭碎,煙雲散處鬼神愁。
轟天雷起馳風炮,凌振名聞四百州。
這位甲仗庫副使,除了給趙佶做煙花之外,就是典禮時負責放炮。
正如魯迅所說的,“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一樣,令人惋惜。
這也是武洪點名要他的原因。
作為北宋末年有名的科技型人才,不能就這麼浪費了。
凌振當然不知道這些,他進到陽穀縣,看到老百姓依舊在過活,沒什麼劫後餘生的樣子,暗道高太尉果然好手段,安撫民生做的很到位啊。
總算到了縣衙,跟衙前吏說明緣由,便被熱心地請進縣衙。
沒有見到高太尉,只有一個叫做李達的知縣。
一番見禮客氣,凌振被帶到縣衙後面一條街的造物局。
李達說:“這裡就歸你了,上官囑咐過,你想造什麼都行。”
“多謝知縣。”
凌振拱了拱手,進了自己作為一把手的造物局。
可惜沒什麼人,只有幾個積年老吏,除了修補刀劍之外,也就是修補一下皮甲。
他這個一把手有點寒酸。
這大概就是知縣比較客氣的原因吧。
凌振倒也並非是貪圖享樂之輩,將十幾口大箱子陸續安置好,給苦力結了工錢,招呼老吏折騰些徐州打造的刀兵,登記造冊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