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本就沒有。那些原本是忠於弈忻一黨的軍隊,由於沒有事變開始後的具體攻擊目標,更沒有統一的識別標誌,再加上根本不知道奕譞等人的倒戈,皇宮那裡的炮火一響,這邊一下子就全亂了套。
就像是慈禧鑾駕在東江米巷沙俄公使館附近遇到的那支軍隊,帶隊的將領在忙亂中本意是想去攻打俄國公使館,牽制一下正在向皇宮進攻的沙俄人馬,不想竟然正好遇上了慈禧他們這隊人馬。帶隊的將領其實在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遇上的是對手,而是錯誤地以為那也不過是和自己一樣來攻打沙俄公使館的友軍。只是由於他認出了對方軍中的榮祿,這才改變了判斷。
可惜,就在雙方剛剛開始大打出手之際,接到慈禧懿旨,也要趕赴公使館的李鴻章恰恰攔腰殺了出來。唐定奎和程學啟這兩員李鴻章手下的猛將,京城內的官員們那是絕對不會熟悉的,那位帶隊的將領還以為是來了自己的援兵,稀裡糊塗之間,就葬身血泊。當官的一死,殘兵頓時崩潰。
而如今的僧格林沁,遇上的還是這個問題。德勝門、安定門同時丟失,他斷定沙俄的主力必定是要就近攻打地安門,所以,一進崇文門,他就指揮人馬打算迅速北進,斜刺裡給進攻地安門的沙俄們狠狠地搗上一拳。可哪裡知道,這一路走開去,抬頭所見,幾乎到處是亂兵,打了這個他喊錯,不打那個自己又被打。到了最後,僧格林沁一咬牙,愛他孃的誰是誰,只要攔路上前就殺。
走一路殺一路,先別說精兵早已變成了疲憊之師,等他勉強靠近地安門,還沒容得考慮下到底是立即展開攻擊,還是暫時喘口氣再說的當口,李鴻章和榮祿帶著的人馬就緊緊地尾隨著咬了上來。
………【第四三三章 紫禁城的驚變(十一)】………
已經攻破地安門,正在繼續猛攻號稱是紫禁城的鎮山——景山的柯西尼上校,也發現了其側翼出現異常。他可不管你僧格林沁在想什麼,立即調動手上的後備軍隊,先下手為強。
僧格林沁帶進內城來的這些人馬,除去他自己的三千馬隊,再就是隨綿洵回京的部屬。雖然所有的人馬算起來各個都是他的蒙古同族,即便不用更多的磨合,使用起來也絕對是得心應手,可急昏了頭的僧格林沁居然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偏偏忘記了,這些原本堪稱是能征慣戰的蒙古馬隊,絕大部分根本就沒有來到過京城。少部分即使見識過京城風光的將領、侍衛,也不過就是曾經拜訪過幾家的王府,對京城密佈的大街小巷完全陌生。更何況,早在進城之前,他就忽略了將要展開的其實一場殘酷的城市巷戰,近五千的馬隊在荒郊野地裡可以叱吒風雲,可一股腦呼啦啦地到了這京城裡,哪裡還有施展他們的那些看家本事的機會?
立腳不穩就腹背受敵,僧格林沁不得不首先採取穩妥的方法來應對。他下令全軍稍作避讓,馬上分頭搶佔隆福寺、法華寺、怡親王及恆親王的王府,並向東控制住朝陽門作為立腳點,耗掉兩面之敵的銳氣後,再做計較。
哪知道,他的這個本來還不能算錯的命令一下,大軍頃刻間就亂成了一鍋粥。該去搶佔法華寺的人馬見了寺廟就進,直接近水樓臺先得月,瞎呼呼湧進了隆福寺,而應該佔據隆福寺的兵馬一見裡面進去了友軍,先是感覺自己走錯了路,再一細看又不對,翻身進去再與友軍理論。就是從前面退下來之後,本來沿著腳下的隆福寺頭條衚衕一直東去,就能輕鬆見到衚衕盡頭怡親王府的人馬,同樣是愚不可言。領隊的將官緊張小心過分,生怕會走錯了自己的道,悶著頭緊跟在前面是要去控制朝陽門的人馬一通亂跑,要找的怡親王府就從他們身邊掠過,居然都沒有發現。到了現在這種境地,就更甭說那些要鑽到衚衕裡面去找什麼恆親王、固山貝子府的可憐人馬了。
真是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啊,僧格林沁就這麼一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