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姬是誰。但蔡貞姬還有一個了不得的兒子,在後世大大有名。那就是西晉最為著名的將領,羊祜……

後世武俠小說的宗師金庸,也曾在作品中提及羊祜。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居***,正出自羊祜之口。

曹朋抬起頭,輕聲道:“此為蔡琰所作?”

曹操深吸一口氣,用力的點點頭,而後露出落寞之色。

蔡邕,與曹操亦師亦友,交情深厚。

曹操道:“此次征伐河北,我偶得當年伯喈之作,還有這篇悲憤詩,據說是昭姬被擄去漠北後所作。我看到這首詩,故而有些感慨……想當年,伯喈才情出眾,少有人可比。可現在,一代宗師屍骨無存不說,連當年小才女也受這多磨難。”

王允殺了蔡邕後,將蔡邕棄屍荒野。

不久後,李傕郭汜圍攻長安,殺人無數。一直以到最後,竟無人知道蔡邕的屍首埋在何處。李傕郭汜死後,曹操入主關中,依舊無法找到蔡邕的屍首何在。

他抬起頭,輕聲道:“阿福,我欲贖回昭姬。”

說實話,曹朋對蔡文姬倒是沒太多的感受。

因為在後世,蔡文姬的名聲並不是太好。其根源所在,就是蔡琰一生三次嫁人。

第一次是衛仲道,第二次是匈奴人……雖說嫁給匈奴人,並非蔡琰所願,卻依然成了後世衛道者攻擊的藉口。說她不貞潔,若是烈女,就不該苟且偷生。既然苟且偷生,就別回來,還生了兩個兒子,結果回中原時,又把兩個兒子拋棄。

總之,在衛道士的眼中,蔡文姬就成了傷風敗俗之人。

可事實上,在東漢年間,人心向古。婚姻不需三從四德之約束,更不能以節烈之名,羈絆名節。所謂節烈,大致上是從宋明理學之興而開始……朱熹老兒把自己的觀念,強加於千餘年前古人的身上,簡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謬。

曹朋討厭朱熹,但也說不上喜歡蔡文姬。

所以,當曹操說欲贖回蔡文姬的時候,曹朋本人並無太大的反應。

你要贖回蔡文姬,那就去贖回,和我說什麼?你堂堂司空,贖人又何必與我說?

曹朋疑惑的看著曹操,卻見曹操目光灼灼,盯著他看。

不由得心裡一顫,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叔父的意思是……”

“如今,袁紹方死,河北戰事仍熾,非短時間可以竟全功。

我抽不出身來,所以只能找人,前往漠北尋找昭姬。你也知道,如今漠北羌胡林立,匈奴,鮮卑混戰不止。若無勇武之人前往,只怕是難以尋獲……阿福,我想讓你代我出使匈奴,迎昭姬歸漢。此行必有許多困難,不知你可否願行?”

讓我去漠北,迎接蔡文姬歸漢?

曹朋雖說有思想準備,可乍聽之後,仍不免頭暈。

幹嘛讓我去?

他看著曹操,卻見曹操仍凝視著他,目光灼灼閃亮。

腦子裡,驟然閃過一道靈光,他睜大眼睛,看著曹操,半晌後輕聲道:“叔父,莫非是要我……”

曹操用力點頭。

“我也不瞞你,讓你去漠北,也是我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你想必清楚,自有漢以來,胡害不止。此前是匈奴,後來是鮮卑……如今更有烏丸,靺鞨等異族,一直虎視眈眈。

特別是烏丸,與袁紹關係甚密。

此前在官渡時,我就見到過烏丸鐵騎,混雜在袁紹軍中……而今,我將蕩平河北,烏丸始終是我心腹之患。所以,你此去漠北一來是迎接昭姬歸漢,第二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探查漠北形式,破壞烏丸與漠北異族的關係。”

迎接蔡文姬,是私事。

破壞烏丸和漠北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