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

“在下受玄碩先生所託,有書信為證。”

來人並沒有報上自己的名字,卻說出了一個讓曹朋吃驚不已的名字。

玄碩先生?

那不就是李儒!

李儒早兩年離開河西,前往成都主持大局。這兩年來,他很少有書信傳送,曹朋也只是從河西商會那邊傳來的訊息,得知李儒的狀況。據說,李儒在成都混的不錯,頗有些如魚得水的感覺。

而他在成都所用的名字,正是玄碩。

“先生,請隨我府衙一敘。”

曹朋擺手,請那人和他一同離開。

來人倒也沒有客氣,從一名扈從手中接過韁繩,翻身上馬。與此同時,曹朋又誇獎了傅龠幾句,讓他帶人繼續巡查,便領著親隨離開。一路上,曹朋和那人沒有交談,只是默默的行進。

來到府衙,曹朋請來人和他一同到書房說話。

他讓人準備了蜜漿水,喝了一口之後,道:“書信何在?”

“書信在此。”

來人從衣袍的夾層裡,取出一封信來。看得出,他很小心,在夾層裡還專門有做了一個夾層。如此一來,即便是有人撕開了衣袍的夾層,還有一層掩護。他把信雙手呈遞到曹朋的面前,曹朋接過來,卻沒有立刻開啟觀看,而是把書信放在案上,目光炯炯,凝視著來人。

“還未知,先生大名。”

“在下法正,扶風郿人。”

這原本只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通報姓名,卻使得曹朋心裡一顫,手指敲擊書案的節奏,也為之一亂。

“法正,法孝直?”

這一次,卻輪到法正吃驚了。

“公子也知法孝直嗎?”

我當然知道,我怎可能不知道。

你這傢伙,可是劉備入主西川,建立蜀漢的元勳功臣。劉備奪取益州成功,便授予法正高位,在蜀漢集團當中,地位僅次於諸葛亮。後來,又是這法正獻策,鼓動劉備攻取漢中,並獻計斬殺了夏侯淵。劉備資歷漢中王以後,法正被任命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對於法正的奇謀妙策,連諸葛亮也為之讚歎。這樣一個人,曹朋又怎可能不知曉他的名字和來歷呢?

不過,法正不是益州人嗎?

怎地聽他口音,卻好像是關中人士……而且他自己也說,是扶風郿人。這個‘郿人’,是扶風郿縣人士的意思。這傢伙是關中人士嗎?亦或者,和那歷史上的法正,並不是同一個人?

可他也說了,他叫法孝直嘛!

又是從益州而來,想來不會有錯。

想到這裡,曹朋已經站起身來,繞過書案走到法正面前,“未想竟是孝直先生當面,朋方才多有得罪,還望勿怪。”

法正聞聽,不由得心裡一陣激動。

他連忙還禮道:“法正不過一卑賤之人,焉得公子如此大禮?”

法正並不是客套,而是發自肺腑之言。他原本是扶風郡郿縣人士,其父法衍,也是當時關中高士。後來因得罪了權貴,而罷官去職,最後鬱鬱而終。在建安元年時,關中大亂。漢帝東歸,李傕郭汜又生了矛盾,相互攻擊,令關中大地,狼煙四起,混亂不堪。在這種情況下,法正和同鄉孟達,一起入蜀避難,投奔了劉璋。

哪知道,到了成都,法正才知道世事艱難。

他沒有任何根基,雖被劉璋收留,卻不得劉璋看重。相比之下,同鄉孟達因武藝卓絕,從軍而得重用,被劉璋的心腹大將張任所看重,提拔為校尉。法正靠著孟達的接濟,在成都勉強過活。不過,也因為這段時間的落魄,他倒是結實了不少成都名士。即將到來的張松,便是其一。

建安七年,法正在益州滯留七載,才在張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