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害(第1/3頁)
章節報錯
胡班指揮人,把書齋和臥房先清理出來。
一桶桶井水沖洗過後,地面終於恢復了原有的顏色。灰塵和著老鼠屎之類的汙穢,順著屋簷下的水槽流淌出去。把門窗全都開啟,冷風灌進來,捲走了房間裡原本的陰溼腐腥之氣。
不過,想要立刻住進去,恐怕也不太可能。
廂房中,馮超痛哭失聲。
“非我願為賊,實不得已而為之。”
鄧稷問道:“什麼叫不得已而為之?”
馮超聽鄧稷詢問,淚如雨下。
原來,在兩年多前,馮超的父親馮爰,最初是徐州牧陶謙的幕僚。當時徐州並不似如今這樣混亂,海西縣的問題,就成了陶謙的心腹之患。這海西縣雖然地處荒僻,卻又是勾連兩淮地區的鹽路樞紐。由於海西縣的混亂,使得兩淮鹽路受阻,加之受地方豪族掌控,使得徐州的鹽稅流失極大。陶謙想要整治海西,於是便向當時在長安的朝廷,舉薦馮爰為海西令。
董卓自遷都長安以後,也一直試圖修復和關東諸侯的關係,分化關東諸侯的力量。所以陶謙很輕鬆的便得到了朝廷的委任,馮爰帶朝廷詔令,赴海西任職。
馮爰是個很認真,也很盡責的人。
一上任,便開始著手整頓海西縣的混亂局面。
只是,馮爰過於雷厲風行,以至於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到任兩個月後,一群盜賊突然襲掠海西。馮爰倉促應戰,奈何孤掌難鳴,被盜賊所殺害,屍首被懸掛於海西縣城外的接官廳門楣上,整整三日,才被人發現。馮超當時任海西縣曹掾史,得知訊息後,憤怒不已。可那些盜賊來無影。去無蹤,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報仇。
本想要透過陶謙,卻不想這一年,發生了陶謙部將殺害曹嵩的事情。
曹操為父報仇。揮兵討伐徐州……
陶謙面對曹操兵臨城下,那裡還顧得上海西的事情?
不久,曹操因呂布攻佔濮陽,不得不收兵返回。陶謙隨之一病不起,臨終前把徐州託付給了劉備。
提起劉備,馮超突然間咬牙切齒。
“鎮東將軍不管嗎?”
“休提那國賊!”
馮超暴怒吼叫,“劉玄德,國賊爾!”
曹朋聞聽,不由得愕然。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朋對劉備的印象。總體來說,並不是太壞。在他的記憶裡,劉備應該是一個溫和儒雅的長輩。即便後來他對劉備少了許多愛,重生之後,更發現劉備並非是後世所傳的那樣。名聲響亮。司馬徽贊劉備,有大志;郭嘉卻認為,劉備是偽善之人。
這版本,眾說紛紜。
但‘國賊’之說,曹朋還是第一次聽到。
心裡不免疑惑,但曹朋並沒有急於詢問,而是坐在一旁。靜靜聆聽。
“馮超,這‘國賊’之說,又從何而來?”
“大人可知道,這海西有‘三害’嗎?”
鄧稷還真沒有聽到過這種說法,連忙問道:“願聞其詳。”
“海賊、鹽梟、商蠹子。”馮超深吸一口氣,努力平穩了一下情緒。“海賊,就是廣陵大盜薛州所部。他麾下坐擁萬人,有海船數艘,盤踞海外荒島,登陸襲掠村鎮。且薛州所部實力極大。又和陸上諸多盜匪勾連,故而來無影,去無蹤,根本無法消滅……家父就任後,曾仔細研究過薛州此人,並私下裡對我說,絕盜難,絕海賊更難。他們行蹤詭異,進可入山,退可入海。而且登陸之地,更無人知曉,想要消滅薛州所部盜匪,必須要有足夠耐心。”
鄧稷聞聽,眉頭一蹙。
“那鹽梟又怎說?”濮陽闓問道。
“大人可知,東海最大的私鹽販子是誰嗎?”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