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攬來可用的人才,就必須要拿出咱們的誠意。就如同當初你登門請來濮陽闓,現在也應該登門去請戴乾。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你求才若渴的心思,才能打動廣陵那些不得志的人才。”
鄧稷覺得,曹朋這個想法很正確,便決定親自前往淮陵,去請出戴乾。
不過在出發之前,鄧稷還要做一件事。
出發的前一天,他把海西縣四里里長找了過來。
這也是鄧稷上任後第一次,正式召見海西縣的吏員。里長是由縣衙從當地人選聘出來的人,充當官府和百姓的紐帶,按比虎口,督察姦非,催趨賦役,聽從縣衙的差遣……現任海西縣四里里長,還是三年前被當時的縣令委任。此後海西一直動盪,也就沒有人再去管理。
按理說,里長的俸祿,是由縣令發放。
可由於這些年來,海西官員更迭,也沒有正式發放過俸祿。
陳昇在海西這幾年裡,里長們早就荒廢了自己的分內之事。如果不是鄧稷召見,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還是個里長。
可這一想起來,四位里長頓感恐慌。
為什麼呢?
里長大小,也是縣衙的吏目。
新任縣令走馬上任,里長就應該出城三里恭迎。
然而鄧稷就任至今已過去了二十餘日,這些里長沒有向衙門邁進一步。
這至少是兩條罪名,一是翫忽職守,二是怠慢上官。僅此兩條,就足夠讓四位里長提心吊膽。
果不出所料,四位里長被鄧稷媽的狗血噴頭。
不過就在他們失魂落魄,準備離開縣衙的時候,又被步騭喚住。
“四位尊翁,縣令今日之所以生氣,並非是因為你們不恭敬,沒有迎接,更沒有前來應卯。
縣令是氣憤你們身為朝廷吏目,卻沒有充當起朝廷的口舌,任由強人作亂,稱霸海西而朝廷威信,蕩然無存。這些年來,海西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四位也有責任……然縣令也明白你們的苦衷。今日叫你們過來。一則是斥責,另一件事,就是要你們領取過去三年來,理應獲取的糧俸。依照朝廷律例。爾等每年當有四十石糧俸,三年下來,共拖欠你們每人一百二十石。這裡一共是十塊俸牌,你們持此俸牌,至北集市米行,找胡班領取糧俸吧。
多餘出來的二十石,權作補償,你四人分掉就是……”
四位里長,只覺得恍然如夢!
三年了,居然還有糧俸?
他們接過俸牌。跌跌撞撞走出縣衙後,站在大街上相視良久,突然間放聲大哭。
三年來,他們也承受了許多的委屈。而今,他們終於感受到了官府的迴歸。也許從現在開始。海西要變天了!
——————————————————————————
四位里長被鄧稷斥責,同時又補回了三年的糧俸。
剛修繕好的縣衙,在海西人眼中,突然又有了那已經失去多年的威嚴之氣。
“王先生,鄧縣令回來,到現在也不肯召見我們,究竟是什麼打算啊!”
賈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縣衙方面傳遞過來的無形威壓。鄧稷召見里長的行為。向所有人透露出一個訊息:從現在開始,海西縣將納入縣衙的治理。所有的一切事務,都由縣衙做主。
那麼,鄧稷會怎麼對付早先和他作對的那些賈人呢?
陳昇前車之鑑,仍歷歷在目。
幾十顆已經風乾的人頭,還懸掛在縣城的箭樓。鄧稷一天不標明態度。海西的賈人,便一天不能安心。不得已,他們又一次聯袂來到王成的家中,這一次他們可是真的有些惶恐了!
“鄧縣令又出去了。”
“啊?”
“他昨日夜間,帶人往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