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福紙(第4/5頁)
章節報錯
子個個貌美,有書卷之氣。進出閣樓,使許多人產生了濃厚興趣,不由得駐足觀瞧。
“這福紙樓,究竟是做什麼的?”
一眾剛從太學中下學的學子,面露疑惑之色。
“進去看看,不就清楚了?”
“沒錯,進去看看!”
眾人邁步走進閣樓,卻見一樓大廳中,正中央是一個櫃檯,周圍擺放著一個又一個書架。
書架上,全都是一刀刀的紙張,散發出淡淡香韻。
一個貌美女侍上前,極為恭敬的道:“各位先生,今日小店開張,先生們乃首批客人,可以得八折優惠,請隨便參觀,若有什麼疑問,只管詢問小婢。小婢編號08號,希望能使先生們獲得一次愉快的購物。”
一個太學生愕然道:“你們這裡,究竟是賣什麼物品?”
“先生,小店名為福紙樓,賣的自然是福紙。”
“福紙?”
太學生更加奇怪,連忙又開口詢問。
“請先生隨我來。”
那女婢恭敬的引領眾太學生,走到一個書架跟前,只見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紙張。
有常見的左伯紙,麻紙和桑皮紙,還有很多太學生們,未曾見過的紙張。
“這是……”
“此我家主人專門設計,製作出來的新紙。
又因家主人之名,而得福紙二字。先生請看,這是家主人採用孟門桑皮紙的原始工藝,經過改良之後而成的桑皮福紙。紙質堅韌,且具有保溫性,可長期存放,用於契約文書,最為合適。
孟門桑皮,每一百斤可分為四百刀,每刀二十五張。
而家主人的桑皮福紙,每一百斤可以分為八百刀,每刀五十張。也就是說,同等重量的桑皮紙,我們可以多出四倍的份量,但紙質更好。同時在價格上,比孟門桑皮,要便宜五倍。”
孟門桑皮紙,起源於秦漢時期。
在東漢末年,與麻紙和左伯紙齊名,主要集中於幷州離石地區。
由於其工藝複雜,而且製作費用昂貴,很少為人所用。在市面上,一道孟門桑皮,價值五貫,堪稱昂貴至極。許多人只聞孟門桑皮之名,而不得其用,就是因為這昂貴价格令人望而卻步。
東漢初,孟門桑皮一度成為供品,尤勝左伯紙。
左伯紙每刀一百張,價值八貫。可孟門桑皮的價格,比左伯紙高出兩倍有餘……
太學生們初聞是賣紙,都有些喪氣。你說你販賣紙張就販賣,搞出這麼多的動靜又是何意?
可聽罷那8號女侍極為專業的講解,不由得興趣大增。
要知道,自蔡倫造紙後,紙張的成本雖然較原來有所降低,可依然不是普通人能夠購買。
一名太學生從女侍手中接過一張桑皮福紙,頓覺手感不同。
“好紙!”
他輕聲讚了一句。
想來,此人家中富裕,所以毫不猶豫便定下了十刀桑皮福紙。
“姑娘,你們這裡還有其他的介紹嗎?這種桑皮福紙,與文書契約倒是合適,和我等學子,用這種紙……”
另一個學子,忍不住開口問道。
卻見女侍笑靨如花,連連點頭:“先生們,請隨我來。”
這福紙樓內的紙張種類繁多,看得人眼花繚亂。若沒有人一旁解說,走進來足以讓人頭昏腦脹。
按照女侍的講解,福紙樓內,共分有契約文畫,記賬等十個大類。
每個大類,又分有無數個小類別。比如這箋紙,就有十數個類別。可以根據不同的物件,使用不同的紙張。比如,對那種社會地位不高的人,可以用染黃麻紙,與平輩兒,可以用冷光箋,對地位較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