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一點,勢必要開始給曹衝授課。蒙學……一篇《八百字文》,肯定不夠。曹朋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為曹衝,再多準備一些東西。

到時候,曹衝拜師,肯定會引起許多人關注。

如果曹朋有個三四十歲,可能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但他只有十七歲,而且要教的,還是曹***最疼愛的五公子。那時候,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度的放大。如果不拿出點真本事來,恐怕用不了幾天,就會被人彈劾他誤人子弟了。

可這真本事……

還真不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公子,竇燕山是誰?”

步鸞突然開口,有些好奇的問道。

她自幼喪父,隨母親一起,過著貧苦生活。但,步氏畢竟是淮陰大族,步鸞的母親,也是個有學識的女人,所以步鸞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這一點上,郭寰遠遠無法和步鸞相比。

對啊,竇燕山好像是五代時期的人吧。

這《三字經》,成於宋代,距今有一千年之遙。

裡面許多內容,都還未曾發生,所以根本無法使用。曹朋想了想,提筆將竇燕山,有義方六個字用墨筆抹去,“這個竇燕山啊,是中陽山的古人,很懂得教育孩子。不過既然沒聽說過,那就抹去。這樣,我寫,小鸞在一旁看,只要是你覺著不懂的地方,就告訴我……

小寰,你抄寫。”

郭寰的學識,比不得步鸞。

但是,她能寫的一手好字……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學親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公子,香九齡又是什麼意思?”

不等曹朋回答,黃月英從外面走進來。

她正好聽到‘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段,於是便開口解釋道:“阿福,你說的可是我江夏黃氏先祖黃公香的事情?”

“哦……正是。”

黃月英笑道:“黃香天鳳五年生人,是族中驕傲。

他曾官至魏郡太守,九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極為孝敬,夏天把榻枕扇涼;冬天把被褥暖熱才讓父親安睡。他小時候非常厲害,當時雒陽曾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說法……後來漢章帝還讓他閱盡東觀藏書。阿福,你怎麼突然提起這件事?好多人都不知道呢。”

哈,果然是天助我也!

黃月英的學識,遠勝步鸞。

他提起筆,把後面‘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十二個字寫完,然後遞給黃月英。

“月英,我欲編寫教材,還望你能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