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3/5頁)
章節報錯
曹將,眼見這突變,都嚇了一跳。而趙雲則厲聲喝道:“擋我者死!”
他一手槍,一手劍,衝入人群中,左槍右劍,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奪路而走。
曹軍主將喪命,又折損了五六員大將,不由得心生畏懼。眼見著趙雲逃走,卻無一人追趕。
趙雲從重圍中殺出來,已是渾身浴血。
有敵人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從凌晨到正午,他足足殺了一個晌午,期間水米未進,這體力不免透出了不足。不過,他並沒有急於撤離,而是繼續在亂軍中尋找麋夫人的下落。
向朗揹他而走,險些使他陷入死地,可食君之祿,為君分憂。他忠於的是劉備……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找到麋夫人和大公子劉禪。若不然,確是愧對了劉備對他的看重。不過,內心深處,卻不免有些發冷……我千辛萬苦前來為你向朗解憂,你怎能就這樣揹我而走呢?
趙雲性情耿直,卻不是個傻子。
如果說,在剛開始他還沒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那麼時間一久,他也能反應過來。
莫非,又是為了那立嫡之事?
趙雲不願意參與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卻不代表,他不清楚那裡面的貓膩。事實上,自荀諶故去之後,舊有的劉備勢力,和新興的荊襄派系,一直都在糾纏不休。之前,有荀諶在,憑藉荀諶的資歷和聲望,以及他那無人可比擬的家世,雙方一直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
但荀諶死後,諸葛亮雖然挑起了大梁,卻達不到荀諶那種威懾力。
荀諶死前,勿論是諸葛亮馬良等為首的荊襄派系,還是張飛陳到麋竺這些劉備老臣,都極為尊敬荀諶。甚至包括那位素來輕士大夫,重庶民的關二爺,對荀諶也是保持足夠的尊重。
偏偏,荀諶死後,卻無人能取代他的位子。
而劉禪和劉理的出生,則使得這種內部的矛盾,在不經意中尖銳起來。
趙雲不明白,劉備為何遲遲不肯立嫡。也許,劉備有他自己的考慮,畢竟而今基業未成,這立嫡就成了笑話。可問題是,你認為基業不成,但那些在你手下做事的人,卻有其他考慮。
人,都是有私心的動物。
就算是聖人,都不能免俗……
趙雲在私下裡曾勸說劉備,儘快確定下來。
並且,他以袁紹作為一個反面例子,勸說劉備拿定主意。
可是劉備當時的回答是:曹操尚未立嫡,我又何需急於一時?
可問題是,曹操有足夠的能力,保持他在臣工面前的威信。而劉備以寬宏仁德而著稱,也就註定了,他無法像曹操那樣隨心所欲。趙雲勸說不得劉備,也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裡去。
但沒有想到,也不知是誰傳了出去,說他支援劉禪。
想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向朗才不願和他同行……
只不過到如今的狀況,還要考慮這些事情?連性命都保不得了,卻偏偏斤斤計較……這些荊楚蠻子,果然不是可以與之大事之輩。趙雲心中滿懷怨氣,在隨後的出手中,卻變得越發兇狠起來。
在長坂坡遊轉許久,卻找不到麋夫人的蹤跡。
眼見天將晡時,長坂坡上的曹軍人數越來越多,讓趙雲不敢再繼續逗留。
歷史上,他曾在長坂坡上,七進七出,斬殺曹兵曹將無數;而今,他依舊是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同樣殺得曹兵曹軍望風而逃。趙雲決意,先退往當陽橋,與張飛匯合一處。此時,長坂坡上的戰事,業已漸入尾聲。隨著曹軍源源不斷的抵達,劉備部曲的抵抗越來越弱……
而張郃與高覽,又是兩個性子。
他和高覽不同在於,他能聽得進曹朋的勸說。
曹朋召回了虎豹騎之後,勸說張郃,儘量以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