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司馬攸身著一襲素淨的長衫外出。

當他路過街邊時,瞧見了一群形容憔悴、飢寒交迫的流民。

他們蜷縮在街角,眼神中透露出絕望與無助。

司馬攸的心中頓時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不忍。

他當即轉過頭,吩咐跟在身後的下人速速回府取來一些銀錢和衣物食物。

下人們不敢有絲毫怠慢,匆匆領命而去。

而司馬攸則邁開步伐,堅定地走向那些流民。

他在一位滿臉滄桑的老者面前蹲下身子,聲音溫和地詢問道:“老人家,您家中究竟遭遇了何事,才致使您流落至此?”

老者聽到這關切的話語,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下來,哭訴著家鄉遭受了嚴重的災害,田地顆粒無收,無奈之下只能背井離鄉,尋求一線生機。

司馬攸聽後,輕輕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輕聲安慰道:“老人家,您莫要太過傷心,我定會盡力相助。”他的話語猶如冬日裡的一縷暖陽,給老者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不多時,下人們帶著滿滿的物資匆匆返回。

司馬攸親自將食物一一分發給流民們,他的動作輕柔而專注,彷彿對待自己最親近的人。

他又將銀錢小心翼翼地交到老者手中,叮囑道:“老人家,您拿著這些錢,尋個安穩的地方安置好家人。”

老者雙手顫抖地接過銀錢,連連磕頭道謝。

眾人皆對司馬攸感恩戴德,紛紛稱讚他為大善人。

此事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傳揚開來。

司馬攸之名更是備受讚譽,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仁義之士。

城中不少文人雅士聽聞了司馬攸的善舉後,被他的品德所吸引,紛紛登門拜訪,欲與之結交。

司馬攸皆以禮相待,將他們迎入府中。

在寬敞明亮的廳堂內,眾人圍坐在一起,暢談詩詞歌賦、治國安邦之道。

司馬攸時而傾聽,時而發表自己的見解。

他的言辭睿智而深刻,展現出了對文學藝術的獨特品味和對國家治理的獨到思考。

眾人被他的才華所折服,紛紛感嘆他不僅心地善良,更是滿腹才華。

在這一次次的交流中,司馬攸也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他們一起探討學問,交流理想,共同憧憬著未來的美好。

一日,司馬攸正在書房中沉浸於書卷的世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幅寧靜的畫面。

忽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原來是祖父司馬懿派人前來傳喚他。

司馬攸趕忙放下手中的書卷,整衣前往。

當他來到司馬懿跟前時,只見司馬懿滿臉欣慰之色,眼中流露出對孫子的讚賞和期待。

原來,司馬懿聽聞了司馬攸救濟流民之事以及他廣結賢士之舉,心中甚是歡喜。

“攸兒,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多變,你此番作為甚是得當。但切記,需時刻警醒自己,莫要鋒芒太露,以免招人嫉恨。”司馬懿語重心長地說道。

司馬攸恭敬地站在一旁,微微躬身,鄭重應答道:“祖父教誨,孫兒定當牢記於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不久之後,宮中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盛宴。

華燈初上,宮殿內燈火輝煌,王公大臣們皆在受邀之列。

宴會上,歌女們翩翩起舞,樂師們彈奏著優美的樂曲,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酒過三巡,眾人皆有了幾分醉意。

就在這時,皇帝突然興致大發,當眾出題考校眾人。

所提之題涉及軍事謀略與民生治理,這並非尋常的應酬之題,而是需要真才實學和深刻見解才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