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孫堅率援軍趕到。

原來孫堅擔心程普安危,特意加快行軍速度。

兩人會合後,內外夾擊,大破董卓伏兵。

這一場仗,程普再次展現非凡勇氣與軍事才能。

聯軍繼續西進,雖然未能成功擒獲董卓,但程普的英勇事蹟已傳遍天下,他也成為許多有志之士心中的楷模,渴望像他一樣縱橫沙場,建功立業。

後來孫堅不幸戰死,程普悲痛萬分,但他知道還有未盡之事。

孫策繼承父業,程普便轉而效命於孫策。

程普見孫策年少有為,心中暗許定要全力輔佐。

一日,孫策計劃攻取一座戰略要城。

程普進言道:“此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只宜智取。”

孫策點頭稱是,便讓程普謀劃計策。

程普派人混進城內,散佈謠言說敵軍主將叛國投敵,城內人心惶惶。

趁敵軍內亂之際,程普隨孫策發起攻城之戰。

程普一馬當先,登上雲梯,手中長槍掃開企圖阻攔的敵兵。

攻入城內後,面對敵方反撲,程普率兵堅守要道,他的長槍每一次揮動都擊退一批敵人。

最終,城池順利拿下。

自此,程普跟隨孫策繼續平定江東,他的威名如同旗幟飄揚在各處戰場,讓敵軍望而生畏,讓己方軍心大振,而他也在這亂世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忠勇篇章。

孫策乘勝進軍,卻不想遭遇敵方重兵合圍。

程普護著孫策且戰且退,可敵軍數量實在太多。

程普身上多處負傷,但仍拼死抵擋靠近孫策的敵人。

“將軍快走,末將斷後!”

程普喊道。

孫策不願捨棄程普,但形勢危急不容多想。

“老將軍保重,策必來救!”

說完,孫策率部分親衛突圍而去。

程普望著孫策離去方向,心中發誓定要守住此處。

他聚集剩餘士兵,組成圓陣。

敵軍潮水般湧來,程普長槍已染滿鮮血,眼睛通紅。

“吾等同為孫將軍效力,今日即便身死也要拖住敵軍!”

眾士兵齊聲應和。

戰鬥持續良久,程普身旁士兵越來越少。

正當他感到力竭之時,遠方忽然傳來喊殺聲。

原來是孫策搬來救兵。

程普大喜,抖擻精神再戰。

救兵突入重圍,敵軍大亂。

程普趁機殺出一條血路,與孫策會合。

經此一役,程普忠心護主之舉更加令人敬佩,他與孫策情誼也越發深厚,二人繼續踏上平定江東之路。

可惜天不假年,孫策英年早逝。

程普聽聞此訊息悲痛欲絕,感覺仿若失去了支柱。

孫權接手大業後,程普深知自己肩負著穩定大局的重任。

他收起悲傷,來到孫權面前。

“主公,臣願肝腦塗地,助主公成就大業。”

孫權動容道:“老將軍之忠義,孤銘記於心。”

一日,曹軍南下,氣勢洶洶。

孫權陣營內部對是戰是和爭論不休。

程普站出來,目光堅毅: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我們據長江天險,又有江東子弟英勇善戰,何懼之有?戰則必勝!”

他的話如同定心丸,讓孫權堅定了抗曹之心。

大戰來臨,程普披掛上陣。

他雖年邁,但威風不減當年。

在赤壁江上,他指揮戰船靈活穿梭,避開曹軍鋒芒。

當東風起時,程普率先衝向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