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成吉思汗一聽,覺得有理,當天就下令撤軍,搶了一票叫忻都的地方後就回去了,回去的路上還順手把西夏給滅了。

早先啊,金國的主子派了個衛王允濟去靖州接受鐵木真的朝貢。允濟一看鐵木真長得那麼有特點,回來就跟金國主子說:“這傢伙長得太特別了,咱得找個機會把他給辦了。”金國主子一聽,說:“不行,別惹事。”鐵木真一聽這事兒,心裡那叫一個不爽。

允濟這傢伙後來繼承了金國的主子位置,成吉思汗一看,行,機會來了,立馬帶著大軍去攻打金國,直接把金國打趴下一半,佔了人家半壁江山。

成吉思汗手下有個得力干將,叫木華黎,這傢伙又勇猛又有智謀,跟博爾木、博兒忽、赤老溫三個人,那可都是忠心耿耿,勇猛善戰,人們稱他們為“四傑”。要說這征服中原的功勞啊,木華黎可是頭一份。

後來啊,成吉思汗在六盤山一去不復返了,享年六十六歲,在位二十二年。他臨終前,把國家大事交給了小兒子拖雷監國。成吉思汗臨死前跟身邊的人說:“金國的精銳部隊都在潼關呢,南邊靠著大山,北邊靠著大河,咱們不好打過去。要是咱們能借道宋朝,宋朝和金國那可是世仇,他們肯定會答應咱們。然後咱們從唐州、鄧州出兵,直接攻打大梁。金國一著急,肯定會從潼關調兵,千里迢迢來支援,那時候他們人困馬乏,肯定打不過咱們。”說完這話,成吉思汗就嚥氣了。

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臺從霍博那地方趕回來奔喪。耶律楚材拿著成吉思汗的遺詔,召集所有的王爺們開會,讓大家推舉拖雷監國輔佐窩闊臺即位,這就是後來的太宗。

太宗這個人啊,心胸寬廣,信任賢臣耶律楚材,做事量時度力,沒犯過什麼大錯。在他的治理下,華夏大地繁榮昌盛,老百姓安居樂業,出門都不用帶糧食,那時候人們都說是太平盛世。太宗跟宋朝聯手滅了金國,蒙古的國力那是越來越強盛。

太宗在位十三年後去世,留下遺詔讓孫子失烈門繼位,可第六位皇后乃馬真氏不幹啊,她自己就臨朝稱制了。耶律楚材勸她還是遵遺囑吧,她不聽。那時候,有個叫典都刺合蠻的寵臣專權,耶律楚材那是憂憤交加,最後病死了。乃馬真氏臨朝四年後,召集諸王百官,商量著立太宗的長子貴由繼位,這貴由啊,就是乃馬真氏的親兒子。貴由在汪吉宿滅禿裡那地方即位,這就是定宗。那時候啊,朝政還是掌握在乃馬真氏手裡。那時候國內那叫一個混亂啊,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各個部落都派使者出去搜刮財物,驛站的馬那是跑個不停,老百姓的日子那是越來越難過了。

定宗在位兩年就去世了,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抱著太宗的孫子、曲出的兒子失烈門出來聽政,這一聽就是三年,那些王爺大臣們都不服氣。後來啊,諸王末哥和大將兀良合臺等人,一起推舉拖雷的長子蒙哥即位,這就是憲宗。憲宗還追尊他老爸拖雷為睿宗。失烈門不服氣,憲宗就把帶頭反對的人給殺了,這才穩定了局勢。

從太宗那會兒開始啊,君臣之間就有些混亂,政令也是五花八門。憲宗上臺後啊,所有的詔令都是他自己親自發布的,他廢除了那些不急迫的勞役,嚴明軍紀來安撫百姓,這樣政權才算是統一了。他還讓他的弟弟忽必烈去管理漢地的事務,在金蓮川開設了府衙。忽必烈派趙壁去召見姚樞。姚樞一到,一看忽必烈是個有作為的人,就寫了幾千字的意見書給他。從那以後啊,他們兩個人那是相當投緣,忽必烈有什麼事情都要問問姚樞的意見。姚樞還建議任用楊惟中、史天澤等人,儲備糧食,訓練軍隊,守衛險要的地方,這樣一來啊,蒙古那是越來越強大。

元世祖忽必烈啊,他手下有個能人,叫廉希憲,讓他當京兆宣撫使。這廉希憲啊,那是真能幹,他壓制強豪,扶持弱小,把壞人壞事都給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