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詞道:暮鼓晨鐘,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顛八倒,往事知多少?昨日今朝,鏡裡容顏老。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

東晉孝武皇帝司馬曜,嘿,那可是個愛喝酒愛美女的主兒。等謝安那幫老臣一走,他把國家大事全扔給了琅琊王道子。這王道子也是個酒膩子,天天跟皇帝一塊兒喝得醉醺醺的,還特迷信佛教,花錢如流水,身邊圍著的全是和尚尼姑,還有那些近臣,一個個手伸得老長,收賄賂跟玩兒似的。

有一天,天上出現了一顆長星,從須女星一直連到哭星,皇帝心裡頭那個不痛快啊,就在華林園裡,舉著酒杯對天長嘆:“長星啊長星,我敬你一杯,你瞧瞧,古往今來哪有活一萬年的皇帝啊?”說完,又接著喝他的去了。

這皇帝啊,不光是愛喝酒,還特喜歡在內宮裡頭轉悠。張貴人,那可是後宮的頭號紅人,快三十歲了,皇帝逗她說:“你看,你年紀也不小了,該讓位給年輕姑娘了。”說完,自個兒喝高了,倒頭就睡在清暑殿。這張貴人一聽,心裡那個氣啊,就叫丫鬟拿被子把皇帝的臉一蒙,嘿,皇帝就這麼不明不白地駕崩了。

皇帝一死,太子琅琊王德宗繼位,這就是安帝。安帝啊,小時候就不太聰明,連冷熱、飢飽都分不清,生活起居全得靠他媽照顧。想當年,孝武皇帝還擔心他弟弟道子太霸道,特意安排了王恭、殷仲堪這些人來制衡。

再提提桓溫的兒子桓玄,這傢伙自認為才華橫溢,結果朝廷對他疑神疑鬼,只給了個太子洗馬的小官,後來還把他打發到義興當太守。桓玄那叫一個鬱悶,自言自語:“我爸是九州的大佬,我卻成了五湖的小頭目。”一氣之下,辭官回家,在江陵那是橫行霸道,老百姓都怕他。

殷仲堪呢,因為桓家世代鎮守荊州,對他還挺客氣。可這時候,王國寶和王緒這兩個傢伙,靠著會稽王道子,跟王恭不對付。王恭就派人和殷仲堪商量,要除掉這倆人。桓玄也來湊熱鬧,說要一起起兵,清除君側的奸臣。於是,他們就聯名上書,列舉了王國寶和王緒的罪狀,起兵討伐。

道子一看,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賜死了王國寶,把王緒斬首示眾,還派人去跟王恭道歉。王恭一看,也就順水推舟,收兵回京口了。可沒多久,王恭又反悔了,說要聯合殷仲堪、桓玄一起反。桓玄打下了江州,朝廷還給會稽王道子加了黃鉞,讓他去討伐王恭。

這時候,王恭靠著一個叫劉牢之的大將,但對他卻像對待部曲將領一樣。劉牢之心裡那個憋屈啊。會稽王道子的兒子元顯知道了,就派人去勸他叛變,答應事成之後給他高官厚祿。劉牢之一合計,行,就這麼幹!於是,他就抓了王恭投降,還把他給宰了,自己當上了都督青、兗七州軍事。

道子呢,又用重利誘惑桓玄和楊佺期,讓他們去討伐殷仲堪。桓玄和楊佺期雖然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命令,但考慮到殷仲堪的兵力,不得不跟他聯手,還聯名上書,說殷仲堪是無辜的。最後,朝廷沒辦法,只好讓桓玄當江州刺史,殷仲堪繼續當荊州刺史,讓他們都撤軍。

可殷仲堪怕桓玄太囂張,就跟楊佺期聯姻,想互相照應。結果桓玄帶兵殺了殷仲堪,和楊佺期一起佔領了荊、雍二州,還要求當荊、雍、江三州的牧守。朝廷啊,那是沒辦法,只好答應了他。

朝廷讓會稽世子元顯當上了揚州刺史,這傢伙,性格苛刻,殺個人跟玩兒似的。

這時候,有個叫孫恩的,瞅準時機,帶著一群小弟從海島上殺了出來,攻陷了會稽,把內史王凝之都給殺了,還自稱徵東將軍。他上書朝廷,說會稽王道子和世子元顯的壞話,要求朝廷把他們給宰了。這一來,朝廷內外那是嚴陣以待啊。

朝廷呢,給道子加了黃鉞,讓元顯領中軍,還派了徐州刺史謝琰去討伐孫恩。劉牢之也不甘落後,帶著兵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