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明朝治平之世(第3/4頁)
章節報錯
就咱們三個人知道。幸虧皇考仁明,才得以保全。我死後,還有誰知道咱們三個人的苦衷呢?”說完,眼淚就下來了。蹇義、楊士奇也跟著抹淚。
五月,仁宗爺身體不行了,把蹇義、楊士奇、黃淮、楊榮叫到思善門,讓他們寫詔書,快馬加鞭去南京召皇太子回來。第二天,仁宗爺就駕崩了。仁宗爺這人,天性純明,孝順友愛,從善如流,節儉愛民,真是個好皇帝。可惜在位就一年,享年四十八歲。
仁宗爺駕崩後,皇太子還沒趕回來,群臣就商量著讓鄭王和襄王先監國。乙巳年六月,太子瞻基從南京趕回來,即位稱帝,這就是宣宗章皇帝。改年號宣德,立胡氏胡善祥為皇后。
漢王高煦在樂安,那是一天都沒忘記要造反。宣宗爺一即位,他更是下定了決心。他招攬了一些亡命之徒,還派人去秘密聯絡英國公張輔,想讓張輔做內應。結果張輔直接把人給綁了,上報給宣宗爺。高煦一看,行,那我直接上書,說夏原吉他們是奸臣,得殺了。
宣宗爺一看,嘿,這傢伙果然要反!他夜裡把輔臣們叫來商量,楊榮第一個勸宣宗爺親征,宣宗爺還有點猶豫。夏原吉說:“兵貴神速!”楊榮也跟著附和。宣宗爺一聽,行,就這麼定了!
第二天,宣宗爺就告訴百官他要親征,然後就開始準備兵馬。他和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楊溥一起從北京出發,留下鄭王和襄王留守。大軍一到樂安,高煦嚇得腿都軟了。
宣宗爺給高煦寫了封信,讓他交出首謀,歸順朝廷,還能保全性命。他還把敕令綁在箭上射進城裡,讓城裡人抓住高煦。結果城裡很多人都想抓住高煦邀功。
宣宗爺在樂安城北駐紮下來,一發神機銃,那聲音跟打雷似的,城裡人都嚇得直哆嗦。高煦一看大勢已去,偷偷地溜出來投降,磕頭認罪。宣宗爺一看,行,那就把他父子倆綁了帶回京城。
群臣們還想趁機把趙王也給抓了,就楊士奇說不行,楊溥也贊成楊士奇的想法。宣宗爺於是把群臣的奏章封起來,派使者送給趙王,讓他自己看著辦。趙王一看,大喜過望,說:“我命不該絕啊!”於是獻上護衛,上表謝恩,那些想抓他的人這才消停。
宣宗爺回到京城,把高煦貶為庶人,鎖在大內逍遙城裡。宣宗爺有次去看他,高煦出其不意,伸出一腳,把宣宗爺絆倒在地。左右的人趕緊把宣宗爺扶起來。宣宗爺大怒,立刻命力士抬來一個大銅缸,罩住高煦。那銅缸重三百斤,高煦力氣大,居然頂著銅缸站了起來。宣宗爺一看,行,那就在銅缸上堆炭,點火燒。沒過多久,銅缸就燒化了,高煦和他的兒子們全都被燒死了。
再說安南那邊,黎利造反了,屢敗官軍。他向朝廷請求恢復陳氏的統治。宣宗爺一看,遠征安南勞民傷財,沒啥好處,就答應了。他冊封陳昺為安南國王,撤回了徵南的大軍。結果黎利這傢伙又把陳昺給篡了,自立為王,然後派使者來朝貢,謝罪求封。群臣都請求討伐他,宣宗爺也沒答應,直接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安南就是交趾國,從那以後,他們就一直朝貢不斷。
宣宗爺還想立貴妃孫氏為皇后,這個孫氏就是知名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他就暗示胡皇后,讓她以身體不好為由辭去皇后之位。胡皇后也挺識趣,真的就辭了。於是宣宗爺就立孫氏為皇后。胡皇后住在別宮裡,宣宗爺也沒虧待她,吃飯啥的都跟以前一樣。每次宴會,還讓她坐在孫皇后右邊。
宣宗爺秋天的時候,怕北方的胡人騎兵來騷擾邊境,就整頓兵馬,駐守在喜峰口。守將報告說兀良哈帶著一萬騎兵來騷擾邊境。宣宗爺精選三千鐵騎,飛奔而去。敵人一看,以為是戍邊的兵馬,就全軍出動來戰。宣宗爺命令鐵騎分為兩翼,夾擊敵人。他親自射殺了敵人的前鋒三人,兩翼的箭矢如雨點般飛去,敵人不能前進。接著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