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德宗削藩引亂(第3/5頁)
章節報錯
朱泚呢,自稱大秦皇帝,後來又改國號為漢,把在長安的唐朝宗室都殺了,想斷絕人們的希望。他帶著兵馬去攻打奉天,李晟帶著兵馬來救援。朱泚圍攻奉天一個多月,城裡糧食都吃光了。這時候,李懷光帶著五萬兵馬來救援,跟李晟合兵一處。他們派人進城奏報德宗皇帝,德宗皇帝一聽,高興壞了,城裡的人也是歡聲雷動。
李懷光在醴泉打敗了朱泚的兵馬,渾瑊又攻打朱泚,把他打得大敗而逃,朱泚只好逃回長安。大家都說,要是李懷光再晚來三天,奉天城就守不住了。
這李懷光啊,是從山東趕來救難的,他一路上都跟別人說盧杞、趙瓚和那些宦官白志貞的壞話,還說:“等我見了皇上,一定請求把他們殺了。”解了奉天之圍後,他自以為功勞大,覺得皇上一定會用特殊的禮節來接待他。可有人把李懷光的話告訴了盧杞,盧杞一聽,嚇壞了,趕緊跟德宗皇帝說:“不如讓李懷光乘勝去攻打長安,不必讓他進城來,免得耽誤時間。”德宗皇帝一聽,覺得有理,就這麼辦了。
德宗皇帝下了道旨意,讓李懷光直接帶兵駐紮在便橋,和李晟約定好日期一起攻打長安。可李懷光心裡不痛快啊,他從幾千裡外趕來救難,打敗了朱泚,解了重圍,結果連皇上的面都見不著,他嘀咕著:“我這分明是被那些奸臣給排擠了,這事兒明擺著。”於是,他帶著兵馬就走了,到了魯店,還停了兩天才繼續走。
想當年,德宗皇帝在東宮的時候,就聽說過監察御史陸贄的大名,等他即位以後,就把陸贄召來做了翰林學士。現在天下大亂,德宗皇帝就經常找陸贄問問時局的得失。陸贄這人,對政治時務那是瞭如指掌,說話也直截了當,德宗皇帝很聽他的話,朝廷內外也都靠著他。
李懷光帶著兵馬不往前走,還上表揭發盧杞等人的罪惡,這下子,朝廷內外都議論紛紛,也都責怪盧杞等人。德宗皇帝沒辦法,只好把盧杞、趙瓚、白志貞都貶為遠州司馬。然後,他又下了道大赦令,王武俊、田悅、李納一看赦令,都去掉了王號,上表謝罪。只有李希烈這傢伙,仗著自己兵強馬壯,財富豐厚,乾脆自立為帝,國號大楚。
李懷光把盧杞等人給趕走了,可他自己心裡也不踏實,就開始琢磨別的心思。他又看不慣李晟一個人獨當一面,生怕他立下大功,就奏請跟李晟合兵一處。德宗皇帝答應了,可李懷光帶著兵馬到了咸陽,就是不走,還跟朱泚暗中勾結,這事兒也露餡兒了。李晟多次上奏,說李懷光謀反的跡象已經很明顯了,萬一有個什麼變故,他就被李懷光給吞併了,請求把兵馬移到東渭橋去。德宗皇帝一聽,覺得有理,就答應了,還賜給李懷光鐵券,派使者去傳達旨意。
李懷光一看使者來了,直接把鐵券扔到地上,說:“人臣要是反了,還賜什麼鐵券?我李懷光沒反,現在賜我鐵券,這不是逼我反嗎?”他說話那語氣,那是相當不客氣。
李懷光跟朱泚暗中勾結,他的養子石演芬看不下去了,就派了個客人去德宗皇帝那兒告密。這事兒被李懷光知道了,他質問石演芬:“我把你當兒子看待,你怎麼背叛我?”石演芬說:“我是胡人,只知道忠心於一個人,要是能免於背上叛徒的惡名而死,我死也甘心。”李懷光一聽,火了,讓手下把石演芬給剁了吃了,可手下人都說:“這是個義士啊!”最後,李懷光一刀割斷了石演芬的喉嚨。
李懷光又派他的將領趙升鸞去奉天,渾瑊一聽,趕緊請德宗皇帝趕快逃到梁州去。德宗皇帝一聽,覺得有理,就答應了,還任命李晟為河中同絳節度使,加平章事。李晟接到任命書,哭著拜受,然後對將佐們說:“長安是宗廟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我要是走了,誰來消滅叛賊呢?”於是,他開始修築城牆,修繕兵器,準備收復京城。
這時候,李懷光和朱泚聯手,聲勢浩大,德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