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平定安史之亂(第2/5頁)
章節報錯
一看,行,你們厲害,我把洛陽的兵全派出去跟你們幹!結果一開始不利,回紇從南山偷襲敵人後背。敵人一看回紇來了,嚇得撒腿就跑。安慶緒一看大勢已去,跑到河北去了。廣平王李俶進了洛陽城,結果回紇兵開始搶東西。李俶一看,這可不行,趕緊找老人們商量。老人們說:“給回紇一萬匹羅錦吧,要不他們能把洛陽給拆了。”李俶一聽,行,給了羅錦,回紇兵這才老實了。
再說皇上啊,從咸陽回到長安,在望賢宮迎接太上皇。太上皇一到興慶宮就住下了。皇上還賜給郭子儀汾陽王的爵位,李光弼等功臣也都升官發財了。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也都得到了追贈。
最後啊,安慶緒看史思明勢力越來越大,心裡不踏實,想收拾他。結果史思明一看安慶緒要動手,乾脆帶著自己管的十三個州投降了唐朝。這樣一來,河北地區也就歸唐朝了。
張鎬這傢伙挺有眼力勁兒,他看史思明就不是個省油的燈,人面獸心的,用道德感化他?得了吧,還是趁早把他權力收了,召到朝廷來,把他的兵給分散了,安排到皇宮當守衛,這樣一來,天下不就太平了嗎?可那時候皇上已經對史思明挺有好感了,哪聽得進去這些啊。
李光弼呢,他也看出史思明將來必成大患,就悄悄地派烏承恩去想辦法收拾他。結果呢,這事兒走漏了風聲,史思明知道了,那是勃然大怒啊。他把將士、官員、百姓都叫到一起,朝著西邊大哭起來:“我率領十三萬大軍投降朝廷,對陛下忠心耿耿,你們為啥要殺我呢?”說完,就把烏承恩給殺了,帶著大軍觀望局勢。
皇上一看這局勢,行,那就派兵去收拾安慶緒吧。他派了朔方的郭子儀、淮西的魯炅等七位節度使去討伐安慶緒,又派了河東的李光弼、澤潞的王思禮兩位節度使去幫忙。皇上覺得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功臣,不好管,就沒設元帥,只派了個宦官魚朝恩去當監軍。
郭子儀等人在衛州大敗安慶緒,一路追到鄴城,把他給圍了。安慶緒一看,急眼了,趕緊向史思明求救,還說要把皇位讓給他。史思明一看,機會來了,馬上發兵十三萬去救鄴城。
這九位節度使的軍隊啊,因為沒有統帥,號令不統一,結果鎮西節度使李嗣業還中箭死了。史思明帶著大軍一到城下,六十萬官兵就跟他對峙起來。兩軍約定好時間決戰,結果還沒佈陣呢,史思明就帶著五萬精兵衝了過來。這時候,大風突起,吹得沙土飛揚,天昏地暗,兩軍一看這架勢,都嚇得潰散了。
郭子儀一看不好,趕緊帶著朔方軍斷了河陽橋,保住東京。這一仗啊,戰馬甲仗都丟得差不多了,各位節度使也都帶著殘兵敗將逃回自己的地盤了。史思明一看機會來了,就把安慶緒給殺了,回到范陽,自稱大燕皇帝。
魚朝恩這傢伙跟郭子儀不對付,就趁著郭子儀戰敗,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讓李光弼代替他當朔方節度使。史思明一看局勢穩定了,又帶著大軍去攻打河陽。李光弼一看這架勢,把短刀往靴子裡一插,說:“這仗要是打輸了,我作為國家的三公,可不能死在敵人手裡。萬一不利,你們拼死殺敵,我自個兒抹脖子,不讓你們獨自送死。”
說完,他就帶著將士們拼命殺敵,結果敵人被打得大敗,史思明也跑了。不過啊,史思明這傢伙猜忌心重,喜歡殺人,手下稍微有點不如意,就動輒滅族,大家都嚇得不行。他還特別喜歡小兒子史朝清,想把大兒子史朝義給殺了,立小兒子當繼承人。史朝義一看這架勢,嚇得不行,就跟手下的步將曹將軍商量,帶著兵馬衝進去,史思明一看不好,翻牆就跑,結果被射中掉下來,被抓起來給勒死了。史朝義派人到范陽把史朝清也給殺了,自己當了皇帝。
這時候啊,朝廷裡也不太平。李輔國、魚朝恩和張皇后內外勾結,為非作歹,皇上都管不了。太上皇住在興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