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晉三分禮樂崩(第1/4頁)
章節報錯
有詩說,野草閒花遍地愁,龍爭虎鬥幾時休。賢愚千載知誰是,貴賤同歸土一丘。
三家分晉是一個歷史大事,不僅僅因為這個事件是戰國的開端,更代表了一種以周禮為代表的禮樂崩壞的標誌,至此周禮再也沒有復興。三家分晉不僅破壞了君臣之禮和名分制度,還導致了社會道德的淪喪和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的崩潰。司馬光作《資治通鑑》也以三家分晉為開端,講述從此到後周世宗之間的禮樂崩壞具有很強的施政參考,司馬光老先生是個實打實的守舊派和王安石變法的堅強反對者,他崇尚的就是周禮,一直夢想能夠復興舊禮儀。
話說當年,武王打下了商朝,開始分封諸侯,爵位有五等,土地也有三等:公爵、侯爵的封地百里,伯爵七十里,子爵、男爵五十里,封地不夠這個數的,那就只能算是附庸小國了。這麼一分,嘿,足足有上千八百個國家!可週朝後來衰敗了,這些國家就開始互相吞併,幾百年下來,列國那是越來越少。到了《春秋》這本書記載的時候,總共就剩下一百二十四個國家了。
從夷王那會兒起,衛國康叔的七世孫頃侯,頭一個壞了規矩,把邶國、鄘國的地給並了。春秋時期,晉國滅了十二個國:耿、霍、魏、虢、虞、焦、楊、韓、逼陽、肥、陸渾、鼓;楚國呢,更厲害,滅了二十一個:息、弦、黃、夔、鄧、權、江、六、蓼、庸、賴、陳、舒、鳩、蔡、唐、頓、胡、申、隨、杞、莒;齊國滅了四個:譚、遂、紀、鄣;秦國也不含糊,滅了梁、滑、蜀、義渠,還加上西戎的十二個國家。吳國滅了兩個:徐國、州來;越國也滅了兩個:吳國和郯國。還有魯國滅了項國,邾國滅了須句國,衛國滅了邢國,莒國滅了曾阝國,鄭國滅了許國,蔡國滅了狄國,沈國滅了溫國,宋國滅了曹國。再說那趙國,趙無恤滅了代國,晉國的荀瑤滅了夙繇,趙國又滅了中山國。這春秋時期啊,最出名的十二個國家,要數晉國最強了,北方的諸侯國,都得聽晉國的。
想當年,周成王九年,把弟弟叔虞封在了唐地,號稱晉侯。叔虞是姬姓,侯爵,大家都叫他唐侯。後來傳到了晉侯燮、武侯寧族、成侯服人、厲侯福、靖侯宜臼、僖侯司徒、獻侯籍、穆侯費。穆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仇,小兒子叫成師。
穆侯一死,他弟弟殤侯就篡位了,結果仇把殤叔給殺了,自己當了國君。那時候犬戎作亂,晉文侯仇帶著兵去救周朝,平王為了感謝他,把河內的附庸國都賞給了他,晉國就這麼開始強大了起來。晉文侯傳位給了昭侯伯,昭侯又把叔父成師封在了曲沃,號稱桓叔。晉國的都城在翼。曲沃越來越強,翼就越來越弱,最後就分成了兩股勢力。昭侯往下傳,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小子侯、晉侯緡,最後都被曲沃武公給滅了。曲沃從桓叔成師開始封地,傳到莊伯鮮、武公稱,就把翼給滅了,繼承了晉國的正統。再往下傳,就是獻公詭諸,他東征西討,晉國就越來越強了。然後是奚齊、卓子、惠公夷吾、懷公圉,最後是文公重耳上臺,成了霸主,這些事兒第八回裡都講過了。
文公之後,傳位給了襄公驩、靈公夷皋。這靈公啊,不是個好東西,搜刮民脂民膏來修宮殿,還從臺上拿彈弓打人,看人家躲彈丸的樂子。趙盾勸了他好幾次,他反而派人去殺趙盾,不過沒殺成。趙盾跑了,他弟弟趙穿在桃園把靈公給殺了。趙盾還沒出國境呢,又跑回來了,把文公的小兒子成公黑臀給扶上了臺。成公傳位給了景公據。
想當年,晉獻公讓趙夙駕車,畢萬當車右,打下了耿、霍、魏三個國家,就把耿賞給了趙夙,魏賞給了畢萬,倆人都成了大夫。趙夙就是趙家的祖宗,畢萬就是魏家的祖宗。文公那時候,先軫當中軍將領,後來就成了范家。荀林父當中行將領(就是把中軍改成了中行),後來就成了中行家。林父的弟弟荀首,封地在智,後來就成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