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東晉四大家族(第2/6頁)
章節報錯
不能做高尚的事情了。”司馬睿派刁協、劉隗、戴淵帶兵去攻打王敦,結果被王敦打敗了。刁協被殺,劉隗逃到後趙去了。司馬睿讓百官去石頭城見王敦,封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王敦想殺周顗和戴淵,問王導的意見,王導不回答,王敦就把周顗和戴淵給殺了。後來王導在中書省看到周顗上書的奏章,拿著奏章流著淚說:“我雖然沒有直接殺伯仁(周顗的字),但伯仁卻因我而死,在陰間,我對不起這位好朋友啊!”王敦呢,居然不朝見天子,直接回武昌去了,還起兵攻陷了長沙,殺了譙王司馬丞。還讓襄陽太守周慮暗殺甘卓,四方進貢的好東西,大多都進了他的腰包。朝廷的將相大臣們,幾乎都是他的門生故吏。
元帝呢,是又氣又急,病就這麼給氣出來了,在位六年,就這麼駕崩了。太子司馬紹繼位,這就是肅宗明帝。明帝可是個仁慈的君主,文采飛揚,武藝也不錯,喜歡賢才,能接受別人的勸諫,聰明敏銳,有決斷力。當初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王敦就忌憚他,想廢了他,虧得溫嶠阻攔,才沒成功。現在王敦又琢磨著要篡位了,他弟弟王彬苦苦相勸,王敦卻變了臉,瞪著眼珠子,要殺王彬。王彬正色道:“你當年殺兄長,如今又要殺弟弟嗎?”王敦這才罷了手。
王敦病得越來越重,他也沒兒子,就打算讓哥哥王含的兒子王應來繼承,還偽造詔書,封王應為武衛將軍,做自己的副手。王導聽說王敦病重,就帶著子弟們給王敦發喪。大家夥兒都以為王敦死了,一個個都振奮起來。尚書就拿著詔書去王敦的府邸,列舉王敦的罪惡。王敦看到詔書,氣得病更重了,連床都下不了,只好讓哥哥王含帶著五萬大軍,殺到江寧來。王導給王含寫了封信,說:“兄長你膽敢謀反,做臣子的,誰不氣憤?我受國家大恩,今天這事兒,我得明目張膽地站出來,做六軍之首。我寧願做忠臣而死,也不做無賴而活!”王含沒搭理他。明帝帶著大軍去襲擊王含,大敗王含。王敦聽說敗了,氣得病得更重了,沒多久就死了。他的黨羽錢鳳、洗充等人,都被殺了。大家挖出王敦的屍體,讓他做跪地狀並砍了他的頭。王含、王應逃到荊州,王舒派兵把他們父子倆沉到江裡去了。陶侃呢,被任命為都督荊湘等州軍事。
明帝在位三年,也駕崩了。司徒王導、中書令庾亮、尚書令卞壺,都受了遺詔,輔佐新帝。這時候新帝才五歲,這就是顯宗成帝。庾太后臨朝稱制。溫嶠被任命為都督江翔軍事,庾亮仗著是太后的親戚,年紀輕輕的,就獨攬大權。南頓王司馬宗,當初可是肅宗的親信,庾亮一生氣,就把他給殺了,這下可把大夥兒的心都給傷透了。司馬宗死的時候,成帝還不知道呢。
過了好久,成帝問:“那天那個白頭公去哪兒了?”庾亮說:“他謀反,被殺了。”成帝哭著說:“舅舅說別人造反就殺,要是別人說舅舅造反,那該怎麼辦?”庾亮一聽,嚇得臉都變了。
這時候,歷陽內史蘇峻,以前守臨淮的時候,王敦兩次攻打京城,他都來護駕,立了功,威望也越來越高。到了歷陽,兵強馬壯,裝備精良,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還招攬了一些亡命之徒。庾亮修石頭城來防備他,又讓溫嶠等人做後援。庾亮覺得蘇峻在歷陽,終究是個禍患,就打算下詔書召他回來。滿朝大臣都覺得不行,庾亮不聽,硬是把蘇峻召回來,封為大司馬。蘇峻說:“我寧願在山頭上看著廷尉(掌管刑獄的官員),也不能讓廷尉看著我。”蘇峻知道祖約怨恨朝廷,就派使者去推崇祖約,請祖約一起起兵討伐庾亮。祖約一聽,高興壞了,立馬帶兵跟蘇峻會合。
蘇峻帶著兩萬大軍,從橫江渡過長江,攻打青溪柵。卞壺帶兵去抵抗,力戰而死,他的兩個兒子卞畛、卞盱也跟著死了。蘇峻放火燒了朝廷的官署和軍營。他的兵打進臺城,假傳詔書大赦天下,就庾亮兄弟倆不赦。宣城內史桓彝起兵來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