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宋亂世出朱子(第2/5頁)
章節報錯
,一邊責備咱們,一邊催著要歲幣。孝宗就派了魏杞去金國,跟金國人平起平坐地談,把國書改成了書信,把“臣”改成了“侄”,還少了十萬歲幣,這才算談攏了。南北兩邊這一和好,大家都鬆了口氣,可以歇歇了。
孝宗皇上啊,那可是聰明英明,節儉愛民,好學勤政,聽得進別人的話,尊重儒學和道義,還趕走了那些討厭的宦官,嚴查貪官汙吏。他生活簡樸,沒啥可以指責的,算是南宋的賢君了。
他還用了虞允文、梁克家、陳俊卿這些好官當宰相,國內那是太平無事,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時候,還有個叫朱熹的,他的《資治通鑑綱目》寫成了,還獻給了皇上。這朱熹啊,字元晦,是婺源人,就是現在的江南徽州府婺源縣。他從小就有求道的志向,他爸爸朱松在饒州當官的時候,快不行了,就囑咐他說:“胡憲、劉勉之、劉子翬這三位,學問深得很,我敬重他們。我死了以後,你得拜他們為師。”朱熹一聽,就去找他們學習了。這胡憲啊,是胡安國的侄子。高宗那時候,還禁伊洛之學呢,胡憲和劉勉之就偷偷地抄程頤的書,日夜背誦。劉勉之還在山裡蓋了個草堂,自己在裡面讀書,種地自給自足,對世上的事兒那叫一個淡泊。劉子翬呢,是韋合仲的兒子。
朱熹啊,他小時候就拜了劉勉之為師,跟胡憲、劉子翬這些人天天一塊兒講學,學生們那是一個接一個地來。劉勉之還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了朱熹。朱熹能得到儒家學問的正統傳承,就是從劉勉之這裡開始的。
後來,朱熹聽說延平府的李侗是羅從彥的學生,羅從彥又是楊時的學生,楊時還是程顥、程頤的弟子。朱熹一聽,這關係鏈可以啊,直接徒步去找李侗求學。從李侗那裡,朱熹得到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些儒家經典的傳承,還寫了本《四書集註》,成了後世儒教的祖宗。
朱熹的學生蔡沈,也是個厲害的,寫了本《書經傳注》。朱熹還跟張栻、呂祖謙這些人交朋友。張栻啊,是張浚的兒子,大家都叫他南軒先生。呂祖謙呢,是好問公的孫子,人稱東萊先生。呂祖謙的曾祖父呂希哲,跟程頤是哥們兒,以儒家的德行名揚天下,所以呂家的子孫都傳承了中原的文獻學問。
朱熹在外邊當官當得好好的,皇上突然把他調回來當兵部郎官。可兵部侍郎林慄不樂意了,說朱熹到處帶著幾十個門生,模仿春秋戰國那些名士的風範,還想學孔子孟子到處講學,用治世的規矩去約束他們,那簡直就是搗亂的頭子。朱熹一聽,得了,我還是回家吧。
後來啊,太上皇駕崩了,孝宗皇上那是哭得死去活來的,給太上皇守喪三年,群臣多次勸他按照規矩早點結束守喪,他都不聽。還下詔讓皇太子幫忙處理國家大事。孝宗皇上在位二十七年,最後把皇位傳給了太子趙惇,這就是光宗。孝宗退位後,被尊為壽皇聖皇帝,住在重華宮。
光宗皇上啊,想殺那些宦官,那些宦官嚇得不行,就開始挑撥壽皇和光宗、皇后的關係。光宗皇上心裡犯嘀咕,解不開這個結。正巧光宗皇上得了心病,壽皇買了好藥,想等光宗來重華宮的時候給他。那些宦官就在皇后耳邊嘀咕:“太上皇弄了個大藥丸,等皇上的車駕一過,就要投毒,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這江山社稷可怎麼辦啊!”皇后一聽,心裡就恨上了。
沒過多久,宮裡辦宴會,皇后提出讓嘉王趙擴當皇太子。壽皇沒答應。皇后就拉著嘉王去找光宗皇上哭訴,說壽皇有廢立之心。光宗皇上一聽,就信了,從此不再去朝見壽皇。皇后看光宗皇上寵愛黃貴妃,就趁著光宗去祭太廟,住在齋宮的時候,把黃貴妃給殺了,對外宣稱是暴病身亡。
第二天,光宗皇上要去祭天地,結果風雨大作,祭壇上的蠟燭都滅了,儀式沒法進行,只好作罷。光宗皇上聽說黃貴妃死了,又遇到這種變故,嚇得心病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