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北宋末現內亂(第2/4頁)
章節報錯
、司馬光,還有王巖叟、傅堯俞,連帶著孫固、範宗愈這些,都被追貶了。章惇、蔡卞這倆傢伙,還想挖司馬光、呂公著的墳,開棺驗屍,你說這得多狠!
哎,這歷史啊,就像一場大戲,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時候啊,真讓人看不清誰是誰非。但咱老百姓啊,就圖個安穩日子,真是經不起這麼折騰。
這時許將大人說了句公道話:“這事兒可不地道啊!”於是,那些元佑年間的大臣們,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範純仁,都被打發到了嶺南。還有韓維、劉奉世這些,一共三十多位,也是各有各的倒黴。
章惇、蔡卞這倆小子,那是真狠,愣是編排起宣仁太皇太后,說她總想著害皇上,還想把她廢成平民。向太后一聽,眼淚嘩嘩的,跟皇上說:“我天天陪著太后,老天爺都在看著呢,這話從哪兒冒出來的?你要真這麼幹,我還有什麼臉活?”皇上一聽,也覺得自己過分了,拿起章惇、蔡卞的奏摺,咔嚓一下,就當著蠟燭給燒了。
結果第二天,這倆小子又來了,非要堅持。皇上火了:“你們是不是不想讓我進英宗廟啊?”說完,把奏摺往地上一扔,這事兒才算了結。
這時候,宮裡還有個劉婕妤,仗著皇上寵她,對孟皇后那是各種不尊重。孟皇后也不是吃素的,倆人就這麼槓上了。章惇一看機會來了,悄悄地跟劉婕妤套上近乎,然後就把孟皇后給貶了,讓她去瑤華宮當仙師去了,自己則立了劉婕妤當皇后。鄒浩大人那是真忠臣,死命地勸,可惜皇上不聽啊。
皇上在位十五年,就這麼駕崩了。親政之後那七年,奸臣當道,老百姓都編了個順口溜:“二蔡二惇,天下大亂。”二蔡就是蔡京、蔡卞,二惇就是章惇和他那個同夥安惇。
皇上沒兒子,向太后那是哭得稀里嘩啦的,跟大臣們說:“國家不幸啊,皇上沒留下個後代。”這時候,章惇大著嗓子說:“按禮法,應該立皇上的弟弟簡王。”向太后說:“我自己沒兒子,那些王爺都是神宗皇帝的庶子,不能這麼分。按年齡,申王該立,但他眼睛不好。再就是端王了。”於是,端王趙佶就這麼被立為了皇上,也就是徽宗。
大臣們想讓向太后繼續掌權,還恢復了司馬光、呂公著這些人的官職。用了韓忠彥、範純仁這些能人,把蔡卞、章惇、蔡京這些人都給撤了,朝廷總算是有了點起色。可沒多久,向太后就退休了,皇上又開始自己當家做主。
徽宗元年正月初一,天上那是真熱鬧。一顆流星從西北飛進尾巴星,還撞上了另一顆星,那光亮得跟白天似的。晚上,東北方向又升起一片紅光,一直延伸到西邊,中間還冒出兩道白氣,剛要散,旁邊又出現黑氣。任伯雨大人那是真敢說話,跟皇上說了好多時政的問題,可惜皇上不聽。
曾布這時候那是大權在握,整天鼓吹紹述學說,排擠元佑年間的賢臣,把任伯雨、範純仁、江公望、陳瓘這些人都給貶了。還派內侍童貫去江南搜刮書畫奇珍,在杭州、蘇州造皇家用品。童貫在杭州待了一個多月,跟蔡京那是形影不離,最後還把蔡京推薦給皇上。皇上又把蔡京給召回來了,蔡京一回來,那就更熱鬧了,繼續追貶司馬光這些人,還規定元佑黨人的子弟不能在京城當官。
蔡京那是真狠,把元佑年間的大臣們,從宰相司馬光到文人蘇軾,還有武將王獻可,宦官張士良,一共一百二十人,都列成了奸黨,還讓皇上親自寫罪名,刻在端禮門的石碑上。這還不算完,還把這碑文發到各州縣,讓每個地方都刻。
有個長安的石工叫安民,被派去刻字,他死活不幹,說:“我這人笨,不懂你們立碑的意思。但司馬相公,那可是全國都公認的好人,現在你們說他奸邪,我這心裡過不去啊。”府官一聽火了,要治他的罪。安民哭著說:“幹活兒我不敢推辭,但求你們別在碑末刻上‘安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