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場註定不可能持久的戰爭,因為雙方數十萬軍隊,每天的糧草和軍械器具耗資極大,偏偏由於各種原因,兩邊的後援供給都很難滿足。
近百萬軍隊陳列在帝都四周,上百次的軍陣拼殺,數十輪的火器軍弩對轟,雙方各自損失近五萬人時,稍佔了些上風的大帥炎忠信卻突然下令撤軍返回雁城,而淵林帝國方面的大將郎成宇竟十分默契地緊跟著鳴金收兵。
雁城大軍,督軍周顯誠一路上幾度回頭看著那近在咫尺的帝都,臉上充滿了不甘的神色。
“帝都近在咫尺,只要能擊退郎成宇的四十多萬人,太子殿下就能重新佔據帝都,而後登基稱帝。只等帝都局勢徹底穩定,鴻信帝國就能召集舊部,有希望跟淵林帝國正面抗衡了。”
腦海中越是憧憬著攻佔帝都後的美好未來,督軍周顯誠心裡就越是覺得憋屈。
明明形勢一片大好,換個人下令撤軍肯定會遭到諸將的質疑和批駁,但撤軍是大帥炎忠信的命令,雁城諸將沒人敢懷疑大帥,可督軍周顯誠卻沒那麼多顧慮。
撤軍後的當天下午,督軍周顯誠終於忍不住質問:“大帥,我相信你不會無緣無故下令撤軍,但大帥應該明白帝都對太子殿下的重要性。所以,今天還請大帥給我一個撤軍的理由,我回雁城也好跟太子殿下交代。”
督軍周顯誠這話一出口,不少將領紛紛側目過來。
帝都近在眼前,郎成宇明顯也不是大帥的對手,形勢一片大好,相信用不了幾天,郎成宇的四十萬大軍就會被逼退。到時候若是趁機分兵攻打帝都,儘管希望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成功。
放著大好的機會不管,大帥卻毅然選擇撤軍,一眾將領心裡其實也很想知道原因。
大帥炎忠信面色平靜,掃了一眼雁城諸將,淡定自若地解釋:“你們只看到大將郎成宇不是我們的對手,可你們想沒想過,先不說我軍糧草堅持不了幾天了,一旦等帝都內部形勢穩定過來,我們將要面對的就不只是大將郎成宇,還有源源不斷朝帝都趕來的淵林帝國各路大軍。”
“到時候,我們勢必四面受敵,即便真能成功奪下帝都,就我們現在這些兵力,也根本沒可能守得住。”
“既然拿下帝都也守不住,那我們何必將兵力折損在這裡?”
一想到剛拿下帝都,就被淵林帝國各路大軍齊齊包圍的情景,督軍周顯誠臉色頓時有些發白。
毫無疑問,大帥炎忠信的推測很可能成為事實,而他剛剛卻沉浸在奪下帝都後的巨大利益中,被矇蔽了心智,險些導致大禍。
可身為督軍,代表的是太子殿下的利益和臉面,督軍周顯誠慘白的臉色很快就恢復了過來,抬頭看向大帥炎忠信:“好吧,大帥說的也不錯,那我想請問大帥,我們既然選擇了撤軍,那麼,我們還能往哪兒撤?難道直接回雁城?”
自從帝都失陷,大半個鴻信帝國都一一落入淵林帝國手中,尤其是帝都附近的諸多城市。他們數十萬大軍若是還想繼續停留,不能從附近城市收集足夠的糧草,很可能連最基本的後勤補給都跟不上,最後只能狼狽逃回雁城。
當初,為了給這幾十萬大軍籌備糧草軍械,太子秦怡親自出面,欠下了不少債務和人情。
雁城諸將,尤其是四少炎勝軍,心裡都很清楚太子秦怡對這一戰傾盡了多少心思和希望。所以,他們這一路走來,步步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鬆懈。
如果大軍在帝都附近逛了一圈就這麼回去,別說是太子秦怡,就是雁城那些將身家性命全搭進來的豪門世家,恐怕也要向雁城炎家發難了。
大帥炎忠信神色依舊平靜:“如今淵林帝國勢大,正面抗衡,我們肯定不是對手,戰爭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就越是不利。除非你們想把雁城這最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