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雕樑畫棟、庭院深深的賈府之中,王熙鳳宛如一顆璀璨而狡黠的星辰,以其獨特的魅力與手段穿梭於眾人之間。她與寶玉、黛玉之間的情感糾葛和利益關聯,恰似一幅細膩而複雜的畫卷,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展開。

王熙鳳對寶玉的喜愛與寵溺,猶如春日暖陽,毫不吝嗇地灑落在寶玉身上。第十五回送秦可卿靈柩之際,王熙鳳滿心憂慮,生怕寶玉在郊外任性逞強而遭遇不測,那後果可是難以向賈母交代。於是,她趕忙差遣小廝將寶玉喚至身邊,笑語盈盈地說道:“好兄弟,你是個尊貴人,女孩兒一樣的人品,別學他們猴在馬上。下來,咱們姐兒兩個坐車,豈不好!”寶玉聞言,欣然下馬,躍入鳳姐車中,二人一路歡聲笑語,仿若姐弟間最親暱的嬉戲。這一幕,不僅展現了王熙鳳對寶玉安危的關切,更流露出她對寶玉那源自心底的疼愛與憐惜。

平日裡,寶玉若有什麼需求或請求,王熙鳳也總是儘量滿足。那次寶玉纏著王熙鳳要對牌收拾書房,他那迫不及待的模樣,猴在王熙鳳身上耍賴的樣子,雖讓王熙鳳佯裝嗔怒,連稱乏得身子疼,可最終還是拗不過寶玉,將對牌遞到了他的手中。這般寵溺,在賈府之中,除了賈母,恐無人能及。王熙鳳眼中的寶玉,恰似一顆未經雕琢的美玉,純真而靈動,他的頑皮淘氣在她看來不過是孩童的天性,而他的聰慧與才情更是讓王熙鳳由衷地欣賞。

在賈府這一龐大而複雜的家族體系中,王熙鳳的每一個舉動都有著多重的考量。她對寶玉的百般呵護,固然有作為嫂子照顧小叔子的情分,更有著討好賈母、王夫人與賈政的深意。畢竟,寶玉乃是賈母的心頭肉、王夫人與賈政的嫡子,得寶玉之心,無異於在賈府的權力核心中贏得了一份珍貴的支援。然而,王熙鳳對寶玉的感情又絕非僅僅出於利益的算計,他們之間有著一種真摯而深厚的情誼,如同涓涓細流,在日常的相處中緩緩流淌。

而當談及寶玉的婚事時,王熙鳳卻堅定地站在了寶黛這一邊,成為了“木石前盟”的有力支持者。這背後的緣由錯綜複雜,猶如一張細密的蛛網,每一根絲線都牽扯著不同的因素。

王熙鳳自身對愛情有著獨特的追求與感悟。她與賈璉婚前便已暗生情愫,那是一種超越了封建禮教束縛的情感萌動。婚後,儘管賈府中瑣事紛擾、矛盾重重,但她對賈璉的愛意卻從未熄滅。這份對愛情的執著與嚮往,使她在目睹寶玉與黛玉自幼相伴、情投意合之時,內心深處不禁泛起了共鳴的漣漪。她深知愛情的珍貴與難得,不願看到這兩個才情出眾、心意相通的年輕人如同世間眾多男女一般,因家族利益與封建禮教的壓迫而錯過彼此,徒留一生的遺憾。

賈璉與王熙鳳在寶玉婚事上的態度出奇地一致,他們皆屬意黛玉成為寶二奶奶。賈璉對薛蟠的鄙夷與不屑,在夫妻間的閒談中表露無遺。他稱薛蟠為薛大傻子,其粗俗魯莽、不學無術的行徑讓賈璉頗為反感。王熙鳳對賈璉的看法深表贊同,而這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她對寶玉婚事的傾向。在他們眼中,黛玉的聰慧靈秀、才情高雅與寶玉更為般配,相較之下,薛寶釵雖端莊穩重,卻似乎少了那份能與寶玉心靈契合的靈動與才情。

賈母在賈府中的地位猶如巍峨高山,她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都能在賈府中掀起軒然大波。而在寶玉和黛玉的感情問題上,賈母起初明顯流露出支援“木石前盟”的態度。她對黛玉的寵愛有加,對寶玉和黛玉自幼相處的親密無間更是看在眼裡、喜在心中。王熙鳳何等精明,她敏銳地察覺到賈母的心思,為了討好這位賈府中的最高權威,她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寶黛這一邊,極力促成這段姻緣。在賈母面前,王熙鳳時常會巧妙地打趣寶黛二人,那看似不經意的調侃,實則蘊含著她對寶黛姻緣的暗示與推動。她深知,若能順應賈母的意願,不僅能鞏固自己在賈母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