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香菱悲歌:薄命司中的斷腸曲(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姑蘇城的一隅,有一處寧靜祥和的宅院,庭院中花草繁茂,四季芬芳。宅子裡住著一位名叫甄士隱的鄉宦,他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甄士隱年過半百,膝下唯有一女,名喚英蓮,這孩子生得粉妝玉琢,乖巧伶俐,是甄士隱夫婦的心頭至寶。
元宵佳節,姑蘇城熱鬧非凡,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宛如白晝。甄士隱命家人霍啟抱著英蓮去看社火花燈,想讓女兒也感受這節日的歡樂。霍啟是個老實人,卻有些粗心大意。他在人群中抱著英蓮,被那絢爛的花燈吸引,一時入了迷。待他回過神來,懷中的英蓮竟已不見蹤影。霍啟嚇得冷汗直冒,在人群中四處呼喊尋找,卻始終不見英蓮的身影。無奈之下,他不敢回甄家,只得遠走他鄉。
甄士隱夫婦得知女兒失蹤,如遭雷擊,悲痛欲絕。他們四處張貼尋人啟事,重金懸賞,卻如同石沉大海,毫無音信。甄士隱因此一病不起,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瞬間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且說英蓮被人販子拐走後,輾轉多地,受盡了折磨。人販子為了磨滅她的記憶,對她非打即罵,不許她提起過去的事情。小小的英蓮,在恐懼與絕望中漸漸長大,她早已忘記了自己的身世,只記得自己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的日子。
時光荏苒,英蓮長到了十二三歲,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間透著一股靈動與清秀。那可惡的人販子,為了謀取暴利,竟將她同時賣給了兩家。一家是金陵薛家的薛蟠,這薛蟠乃皇商之家,自幼被父母溺愛,養成了驕橫跋扈、為非作歹的性格;另一家是馮淵,雖是個小鄉紳之子,卻生得眉清目秀,為人正直善良,對英蓮一見鍾情,本想著將她買來做妾,從此好好疼愛。
兩方為了爭奪英蓮,互不相讓。薛蟠哪裡肯吃虧,竟指使手下的惡奴將馮淵打死,帶著英蓮揚長而去。可憐那馮淵,一片痴情付諸東流,年紀輕輕便命喪黃泉。英蓮就這樣被薛蟠強佔,帶入了薛家。
初入薛家,英蓮被改名為香菱。薛蟠的母親薛姨媽,為人寬厚仁慈,見香菱模樣乖巧,便留在身邊使喚。而薛蟠,起初對香菱還有幾分新鮮感,時常帶她出入一些場合。但沒過多久,他便喜新厭舊,又去尋花問柳,將香菱拋諸腦後。
香菱在薛家,雖有薛姨媽的庇護,但日子也並不好過。薛蟠的正室夏金桂,是個心狠手辣、善妒的女子。她見香菱生得美貌,又深得薛姨媽喜愛,心中嫉恨不已,便想盡辦法折磨香菱。
夏金桂故意在薛蟠面前說香菱的壞話,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薛蟠本就性情暴躁,聽了夏金桂的話,不問青紅皂白,便對香菱拳腳相加。香菱有苦難言,只能暗自落淚。
不僅如此,夏金桂還故意刁難香菱,給她安排各種繁重的活兒,稍有不如意,便對她破口大罵。香菱每日早起晚睡,忙得腳不沾地,卻還要忍受夏金桂的打罵和羞辱。
在這艱難的處境中,香菱心中對美好的事物卻依然有著嚮往。她偶然間聽到薛寶釵和林黛玉等人吟詩,那優美的詩句如同一束光照進了她黑暗的世界。她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渴望能夠學習作詩。
香菱鼓起勇氣,向林黛玉請教。林黛玉見她真心好學,便耐心地教導她。香菱如飢似渴地學習著,日夜誦讀詩詞,反覆揣摩其中的意境和技巧。她常常為了想出一句好詩,茶不思飯不想,廢寢忘食。
在林黛玉的悉心指導下,香菱的詩才逐漸顯露出來。她作的第一首詩,雖然略顯稚嫩,但已能看出她的天賦和努力。眾人看了,都對她讚不絕口。這讓香菱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她學習作詩的決心。
然而,香菱的才華卻引來了更多的嫉妒和迫害。夏金桂見香菱因作詩得到眾人的誇讚,心中更是嫉恨得發狂。她覺得香菱是在故意顯擺,想要壓她一頭。於是,她變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