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發問(第1/2頁)
章節報錯
即使是在後世中看起來醫院林立,但是對於病患者而言,醫生依舊是緊缺的資源。而在這個醫生缺乏的年代,醫療的情況就更加糟糕。
有錢人還能去看看醫生,拿點藥針灸一下,只要不是大問題也都能好起來。至於沒錢的窮人,只能按照土方法找點草藥對付一下,剩下的只有聽天由命。
中醫治病,在華夏幾千年來已經形成了它獨特的一套方法,但是一箇中醫師要從學成出師實在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來培養。
而也因此,許多不學無術之人看了幾本醫書後,便宣稱自己學會了中醫。為了利益,到處坑蒙拐騙,欺世盜名,造成庸醫遍地也敗壞了中醫的名聲。
這些庸醫的存在,讓原本就糟糕的醫療狀況變得更加難以收拾,使得那些需要看病的窮苦百姓深受其害。
也正是親眼目睹了庸醫害人之事,張瑞在佔領直連山後便已經著手考慮成立醫學院之事。
畢竟剿匪軍在未來戰爭中,人員傷亡是必不可免的。
只有保證充足的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醫療,才能使軍隊更加後顧無憂。
但是傳統中醫學成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實在太久。張瑞實在沒時間等待那麼久,剿匪軍也不等待不住。
而自南宋以後的數百年來,受儒家文化的制約,原本最先擁有手術手段治療的中醫,此時卻成了它的短柄。而剿匪軍是最需要的偏偏就是,外科治療,手術切除縫合。
在內科治療方面,中醫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治療方法。這點,張瑞只需要聘請德高望重的中醫師來給醫學院的學生授課即可。
但是在外科治療方面,張瑞則選擇了現代醫學作為藍本來培養那些學生,對醫學院的學生進行細菌講解認識以及手術治療的認知。
細菌的講解應知,張瑞只需要製造出顯微鏡即可。但是手術治療卻只能讓那些學生不斷的進行手術來熟練掌握。
每個受傷的剿匪軍戰士都是張瑞心目中的英雄,要拿他們這些傷員來給醫學院的學生練手似乎說不過去。
於是,清軍的傷員便成了醫學院學生最好的練手物件。在治療過清軍大量傷員熟手後的醫學院學生,便可以快速的投入剿匪軍的醫護治療之中。
在未來,他們還可以加入各地的醫院中,加快社會的發展進步。
而這些好處,剿匪軍只需要多準備一些醫療用品。而剿匪軍並不欠缺這些醫療用品。
要知道剿匪軍佔據的可是清朝時全國最為富庶的幾個地方。先不提稅收,單是剿匪軍在敵人那邊就收颳了不少的財富。
更何況剿匪軍還控制了海上貿易,所有絲綢、瓷器、茶葉等等賺錢的貿易都讓剿匪賺得盆滿缽滿。
與此同時,剿匪軍還以按利息結算的方式發行不少的“戰爭債券”。而這些“戰爭債券”,最後也都被“搶購”一空。
總而言之,剿匪軍如今不缺錢。
同時,剿匪軍也捨得花錢。
也正是如此,剿匪軍所佔領的區域,看似經歷過戰火,但卻是一片繁榮的景象。
因為在剿匪軍所佔領的區域內,只要你肯努力,你總能賺到銀子。
哪怕只是上山砍柴採藥,或者是在家裡養雞養豬養鴨,亦或者是入城進廠織布紡紗,都能為家裡帶來不少的銀子。這些是在滿清控制下不敢想象的事情。
同時,張瑞還批示下去,對於年收入不足五十兩的家庭,除了必要的農業稅以外,那些小額度的商業稅則減免掉了。
之所以以五十兩為基準,是因為張瑞在前世看過英國文學家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時曾經憤怒過。
記錄中,約翰·巴羅對當時乾隆時期的真實生活是進行了記錄和描述。
“當他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