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見完各地藩王,觥籌交錯間,朱棣又開始陸續接見各國使臣。

接見藩國使臣無外乎就是接收它們的朝貢。

大多都是胡椒等香料、還有一些特產。

這些朱棣在洪武時期就知道。

尤其是這些香料,在大明就像是陶瓷在海外一樣,價值堪比黃金。

讓朱棣沒有想到的是,下一位接見的竟然是漠北韃靼的使臣。

只見一個身穿貂皮大衣的壯漢走上前來,跪倒在地恭敬的說道:

“臣馬木兒代表韃靼大漢參拜陛下!”

朱棣停頓了幾分鐘後,沉聲說道:

“起身吧。”

馬木兒站起身來,猶豫了片刻,誠懇的說道:

“大皇帝陛下,臣聽聞大明想對韃靼用兵,不知這是哪裡來的謠言,搞的草原上人心惶惶。”

朱棣冷哼一聲道:

“謠言?你把大明看的太軟弱了!來年開春的時候,我們還會再見的,朕會帶領大明的軍隊去草原上找你。”

馬木兒聞言心中駭然,態度更加誠懇道:

“這其中有誤會,臣請求大皇帝陛下退兵,兩國交好。”

明朝爆發靖難之役,開啟長達四年的內亂。

按理來說,此時應該是漠北最好的機會,可是大明卻並沒有遭到來自草原的軍事壓力。

當時草原上的勢力有韃靼、兀良哈和瓦剌。

朱棣和朱允炆打得火熱時,草原三部也打的正火熱。

各部落之間各自為政,互相掣肘。

無法形成有效的軍事聯合威脅大明。

當時離大明最近的部落是韃靼,只要他集中兵力在大明獲利,強大自身,那麼必定會威脅到兀良哈和瓦剌。

所以韃靼一旦有所軍事行動,瓦剌和兀良哈必然會在背後搞小動作。

但是這並不妨礙韃靼小規模的騷擾大明邊疆。

當然也掠奪了不少的資源與財富。

可是韃靼最近據大明內部探子來報,說朱棣已經組織好了兵力與後勤,準備來年開春的時候對韃靼發起進攻。

如果大明此時的皇帝是建文,韃靼不會信。

畢竟大明剛經歷內亂不久。

可是目前大明的皇帝是朱棣這個‘瘋子’。

所以,由不得韃靼方面不慎重。

這才派遣了使臣,過來探一探永樂帝的口風。

朱棣佯裝驚訝的反問道:“退兵?大明靖難的四年時間裡,韃靼的部眾略朕邊疆,殺朕百姓,現在說退兵?!”

朱棣站起身來,雙手插在腰間,語氣陡然變得凌厲起來,沉聲說道:

“晚了!”

馬木兒趕緊伏下身子,再次爭取道:

“大明靖難時期韃靼的大漢沒有約束好部眾,致使誤傷了天朝子民,特地遣臣攜帶禮物前來請罪,只求大皇帝陛下退兵罷戰,兩家和好。”

如果說草原最不喜歡的皇帝,那朱棣必然榜上有名。

燕王朱棣鎮守北平十幾年,把草原部落可以說是收拾得服服貼貼,將北平打造的如同一座銅牆鐵壁。

當時朱棣並沒有完全取得北平的全部駐軍,在守護城池的時候,甚至還會時不時的深入草原來找他們決戰。

當時所有草原的人都認為朱棣是一個瘋子。

可是如今不一樣了,朱棣現在是大明的皇帝,手中可以調動的資源不再有限制。

目標直指韃靼。

本來靖難結束的開始兩年,草原各部落並沒有理會大明。

因為他們以為如今的朱棣已不再是鎮守北平的燕王,而是坐鎮京師的皇帝。

大明又經歷了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