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急忙惶恐的說道:“爹……皇上,主要是這件事情牽扯甚大,一個處理不小心,很有可能就會動搖朝廷根基。”

“一道聖旨可無法解決,必須施行仁義,方能將此事影響最小化。”

“至於收錢……兒臣問心無愧!”

朱棣冷哼一聲,冷冷的說道:

“太子爺,遇到什麼問題你總是這樣,張嘴仁義道德,閉嘴道德仁義,我們老朱家造反出身,怎麼冒出一個大聖人?”

“你這不是陰溝裡蹦出來個棉花球嗎!”

朱高熾伏著身子,繼續說道:

“皇上,士紳階級與全體文官集團搞出這麼大的動靜,絕對不可能乖乖配合,俯首聽命!”

“為了國家的穩定與天下百姓,兒臣還是希望能夠將此事從輕處置。”

朱高熾認為這件事牽扯太大了。

連楊世奇、楊榮都參與其中。

那麼不用想也知道,幾乎也囊括了朝中盡數的文官。

如果朱棣選擇嚴辦,對文官集團動刀,那麼再加上之前的民謠,估計天下百姓惶恐,民心也就散了。

他絕對要盡全力,防止這樣的局面出現。

朱棣冷笑一聲:“為了天下百姓?”

“那朕說出一個可以讓天下百姓受到實打實恩惠卻要你與整個士紳階級為敵的策略,你願不願意為了天下百姓去做?”

這句話把朱高熾直接問懵住了。

一時間竟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頭腦經過了一番高速風暴之後,他想到了陳羽那笑呵呵的模樣。

剎那間,朱高熾懂了。

朱棣今早接收到了朝中官員上疏之後,氣的早飯都不吃,直接出宮去了。

不用想也知道,朱棣這是去小酒館找陳羽了。

無非兩個目的:

一:找一個傾訴物件,而陳羽不知道朱棣的身份,最合適不過。

二:向陳羽尋找解決辦法,按照陳羽連王朝週期都能夠看破的能力,再加上朱棣這副樣子,好像就在這裡等自己。

那麼陳羽這位大才,朱瞻基的老師,一定是想出針對士紳提出這一次輿論的解決辦法。

只是讓朱高熾有些遲疑,這一次的問題不像王朝週期一樣,屬於歷史規律。

這一次是人為規律。

難度更大。

因為你這一次想到辦法解決了,但是人是活的,哪怕你殺一批,也不可能全部殺完。

只要你不殺完,那麼這些士紳就一定有捲土重來的時候。

除非陳羽能夠想出一個一勞永逸解決的辦法!

否則到頭來,還是需要讓步。

但是朱高熾在談及百姓方面,態度異常堅定的說道:

“皇上,為了天下百姓,兒臣願與任何人為敵!”

朱棣沉著眸子看著跪伏在地的朱高熾,聽著他的回答,雙眸一凝。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繳糧此三種辦法與當初的削藩政策一樣,只是一個思路。

而具體的完善計策,還需要人去做。

在計劃沒有推行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保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打士紳階級一個出其不意。

稅收改革,乃是國家根基。

重中之重。

半點馬虎不得。

可是朝中文官集團幾乎全部與士紳階級牽扯不清,而且大多都是士紳世家,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前期的保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朱棣選擇在朝中完善計策的人,就是朱高熾。

朱高熾雖然上馬殺敵不行,也可以說上馬費勁,但不能否認他在治理國家事務上確實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