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駕到——”

隨著太監一聲尖銳的高呼,身穿龍袍的朱棣伴隨著宮廷樂,威嚴的走進了大殿。

“皇帝聖躬安!”

頓時,永樂帝登場以後,嘈雜聲戛然而止。

所有的臣子、國外使臣,全部跪下行禮。

尤其是南洋諸國的大部分使臣,將頭低的很深。

他們大多都是在靖難之役中第一次以使臣的身份來到大明,聽說大明這屆皇帝,是一位戰爭狂人。

登基第一年,就開始準備北伐。

真不愧是從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城的藩王。

朱棣看著殿下烏泱泱的跪倒一片,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朗聲道:

“都起身吧。”

“華夏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大明亦是如此,朕對外的主張也是以和平貿易為主,願諸國共享太平之福!”

外國使臣聞言,無比興奮無比,高呼道:

“皇帝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

朱棣聽過陳羽談論國外貿易的看法,知道這些使臣在他們各自的國家中也是利益的既得群體。

相較於和平,他們更希望的是與大明做貿易。

從而獲得天價利潤。

就像陳羽所說,大明本土製造而出的絲綢、瓷器等在國外等價於黃金。

朱棣知道這些國家對自己這個皇帝並不認同。

就像之前倭寇使臣一樣,心中都認為自己得位不正。

之所以第一次大明周遭的國家大部分都來了,一小部分的原因是畏懼大明威嚴。

更重要一部分則是想借著朝貢的機會,換取大明賞賜,回到國內或在海上轉手一賣,一個小國獲取到的利潤,不誇張的說甚至趕得上他們國家一年的賦稅。

但朱棣對這並沒有反感。

畢竟,他知道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幾乎沒有真感情。

有的只是利益之間的捆綁。

但是,按照陳羽海上殖民地賺錢的構想。

想要賺錢的第一步那就是先虧錢。

只不過,

朱棣之前沒有想與其他國家做生意的想法,這才導致大明每一次國庫總是虧損。

如今,

等到第一次下西洋將海上貿易的航線開啟。

那麼,這一次大明對於南洋諸國的賞賜,一年之後,就會變成收割他們的鐮刀。

想到這,朱棣再次朗聲宣佈道:

“大明應南洋周遭國家的請求,等到中元節之後,下西洋總指揮使鄭和將帶領大明的艦隊在南洋海域,生擒陳祖義。”

下方面的國外使臣聽見這個訊息著實激動壞了,趕緊跪伏在地道:

“大明皇帝萬歲,大明萬歲!”

……

南洋周遭國家苦陳祖義久矣。

等大明剿滅南洋海島之後,他們就可以正常做生意了。

朱棣之前還抱著大明天朝上國的身份看不起海外小國,可是在陳羽的思想洗禮下,他知道一個小國帶來的收益有限,可十個,一百個呢?

所以這些在朱棣眼中現在看來,都是錢。

只要有了錢,國庫充盈,到那時他想打仗就打仗、想新建運河就新建運河,那裡還會受到文官集團天天上覲。

只要錢管夠,不要說千古治世,哪怕是萬古治世朱棣也有信心。

當然,錢夠的前提下,還必須要有陳羽的協助!

接下來的環境就是永樂帝接受這地方藩王與國外使臣。

首先接見的就是大明的藩王。

在藩王走上臺階,來到朱棣跟前寒暄一陣過後。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