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用影響士紳階級利益的另外一件事情做文章。”

“田地!”

對付士紳階級的辦法,陳羽手中當然不只一種,但是結合當下的身份與背景,選擇了一個可以最容易被老朱與老夏接受的。

畢竟在大明所有人的共識:

在農業佔主導的封建王朝,創造財富最主要的就是土地。

朱棣對此認同的點了點頭,陳羽之前就曾經說過,士紳階級就是大明的地主,手中握著大量土地。

而皇帝就是一個王朝最大的地主。

陳羽伸出三根手指頭,淡淡的說道:

“士紳階級憑藉著朝廷給予的賦稅減免、徭役優免、社會地位,每年都進行著土地兼併,從而不斷擴大土地基本盤,獲取收益。”

夏原吉在聽到陳羽提及土地問題,打起了精神,如今又聽到了土地兼併,他更是非常恭謹的坐立。

土地兼併問題之前的時候陳羽也談過,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將大明境界的‘土地’做大,也就是開啟大航海。

可是在戶部管理田地賦稅多年經驗的他來說,這樣解決辦法遠遠不夠。

畢竟土地兼併問題千年以來,一直存在。

僅僅只靠外部,無法將其弊端完全消除。

就像大明內部土地一樣,隨著人口的不斷發展,總會有兼併完的一天。

大航海難道不也如此?

所以在此基礎針對內部也頒佈相應的解決措施才行。

如何解決?

頒佈什麼樣的舉措?

他想不出。

夏原吉本身是一個非常純粹憂國憂民的清官,他打心底裡希望百姓能安康樂業。

故此,

夏原吉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等待陳羽的下文。

陳羽頓了頓問道:

“這一次士紳階級藉助百姓的輿論攻勢,其中攻擊的方向就是土地,也可以說是賦稅!”

話落,夏原吉想了想,問出了心中疑惑:

“陳兄弟想讓永樂帝輕徭薄賦?這萬萬行不通!對於百姓來說,輕徭薄賦是件好事兒,華夏曆史上最早出現的文景之治前提,就是在頒佈了相對輕的賦稅政策下誕生。”

“但是賦稅很少,國家用錢方面就捉襟見肘。”

“如今大明所面臨的局勢如果少了,運河沒有人修建、秩序沒有人維護、受災之後百姓得不到救濟、國家遇到問題需要頒佈相應政策的時候,也沒有錢去支撐各種措施的落實。”

“不給民眾身上加太多賦稅,又要保證國家有錢用,這種兩全其美的辦法……太……太難!”

夏原吉這樣說,就是擔心陳羽待會說出什麼輕徭薄稅的言論後,朱棣同意了。

輕徭薄稅稅收必然下降,之後自然需要印鈔來補充國庫。

前天他得知了‘通貨膨脹’等金融知識之後,豁然開朗。

終於知道百姓抵制大明寶鈔的原因。

如今的大明其實並不穩定,因為朱棣得位不正的原因,各方勢力在暗中其實都蓄勢待發,只待朱棣露出疲態,就會鋒芒畢露。

尤其建文舊臣,更會死灰復燃。

夏原吉無意參與朱棣與朱允炆叔侄之間的皇位爭奪,可是他深知大明經不起第二場靖難!

所以,絕不能輕徭薄稅。

陳羽點了點頭,夏原吉分析的很到位。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想象中的大同世界就是:

民不加富,而國用饒!

但這個理想,顯然沒辦法實現。

隨著國家人口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外敵虎視眈眈,錢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