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聽到了楊榮的回答,皺著眉頭明顯不滿意。

楊世奇思索著攤丁入畝這個計策,其實想出不難。

難的是敢於對士紳階級特權說不!

畢竟誰說不,誰就是與整個士紳階級,甚至是與天下的讀書人作對。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計策一出,對百姓來說那可是實打實的實惠。

以後也不會存在免費徭役。

甚至都可以拿到工錢,只不過這個工錢由士紳階級來付。

不想付也很簡單,那麼就跟百姓一樣,去服徭役。

這些士紳從小就沒有幹過農活,只要不去服徭役,恐怕再多的錢也會出。

如此以來,

百姓的人頭稅徹底取消,徭役可以獲得報酬,那麼以後士紳用來引導百姓情緒拿捏皇權的手段,也將失效。

而民心,也將徹底歸附永樂帝一身!

在百姓眼中,只要你對他好,那你就是順位繼承!

奇才!

天下奇才!

此計策一出,隱藏在暗處的建文餘孽反撲,將不復存在!

想通這三板斧的計策之後,楊士奇心中只有對提出這個計策之人的佩服。

當然楊士奇猜測這三條計策應該是大師道衍提出,畢竟道衍已有數月消失在朝中大臣視線當中。

據小道訊息,是在雞鳴寺閉關。

看來是為了悟出幫助永樂帝坐穩皇帝的計策,這才閉死關。

扶龍術果然名不虛傳!

半晌,楊士奇緩緩開口說道:

“有辱斯文?可這些讀書人不是經常標榜聖賢,動不動就以民生疾苦來勸諫皇帝,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如今只是將本來該壓在百姓與皇帝身上的大山,讓讀書人平攤一下,就有辱斯文了?”

“那這些讀書人豈不都是假仁假義,這樣利國利民的政策,我支援。”

“這……”楊榮被楊士奇接二連三的話,說的一時語塞。

但他不得不承認,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自古以來,這些讀書人都打著以天下百姓為己任,站在道德最高點。

可是真正到了讓他們奉獻,讓百姓獲得實惠的時候,他們就像自己方才一樣,心中的第一想法是荒謬。

這樣對嗎?

對嗎?此時楊榮心中產生了一個疑惑,如果讀書人的特權沒有了,那麼讀書人與百姓又有什麼區別。

最後因為沒有道衍聰慧的緣故,他的這些想法只停留在表象。

他也不再為難自己,釋然道:

“天天打著造福百姓的名義,真正到了這時候,我反倒猶豫了,慚愧啊。”

“太子爺,我也同意!”

楊士奇與楊榮雖然智謀方面不如道衍,可都是極其聰慧之人,他們敏銳的感覺到朱棣面對士紳階級的攻勢時還有心情出宮,沒有其他動靜。

這明顯就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大明要變天了!

變天之前一定要選好站位。

否則不僅會被暴雨淋到,還很有可能遭雷劈!

見到二楊終於理清其中的利害關係,朱高熾也是鬆了一口氣。

這二人可是他的得力助手,能保一下還是保一下為好。

至於謝縉……父皇做這麼大的事情之前,總要拿一個典型出來開刀。

再說了,他的利益與士紳階級深度捆綁,朱高熾勸導起來也感覺有心無力。

還要冒著將三板斧洩露的風險。

不划算。

這段時間以來,朱高熾在處理政務上,總是隱隱感覺與楊士奇、楊榮中間出現了一道無形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