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老師帶你上實踐課,研究人性(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聽見這個答案,眉頭緊皺,隨即恭敬的說道:
“請老師解惑。”
陳羽解釋道:“首先來說一下羊的問題,為何一頭也不剩。”
“羊和大多數動物一樣,擁有強烈的求生本能,地震發生時,它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逃離這些令它們感到危險的訊號,這是一種自然的本能防禦機制。”
“再加上這樣的地震每個月都會固定發生,羊群行為特性羊具有群居性,在受到驚嚇時,這種群居特性會進一步放大它們的恐慌情緒。”
“在極度驚慌狀態下,很難聽從士卒的指揮或者阻攔。”
“而且我在題目中特意加入了狼這個因素,本意是想著降低一下你的難度,可聽著你的第二個回答,看來並沒理解為師的用意。”
朱瞻基聽的頻頻點頭,尤其最後一句話時,感覺有些不好意思。
狼攻擊羊群,一隻羊受驚奔跑,其它羊也會不假思索地跟著奔跑。
即使牧羊人試圖阻攔,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羊群的行動。
而地震則是放大了這樣的恐懼。
聽清楚了陳羽的分析,朱瞻基感覺老師是想要從這道題裡面教給他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於是立馬恭敬的對著陳羽再次行了一禮,然後誠懇的問道:
“老師說的有道理,只是學生不明白,這大明士卒為何剩餘96人?”
陳羽依靠在櫃檯邊,繼續說道:
“羊是動物,需要人來約束;大明士卒是人,在那片充滿地震的草原上沒人約束他們,可是他們卻會一個不少的堅守在那裡的原因,就是因為約束他們的是永樂帝的旨意:堅守草原一年與放牧!”
“而之所以羊與士卒的答案不一樣,本質原因就是他們是大明計程車卒,下達命令的是大明的皇帝。”
“在大明士卒的認知裡,皇帝不僅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更是天命的象徵,是士卒們精神的寄託。對皇帝的忠誠,是他們一生恪守的準則。無論皇帝的詔令是何內容,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執行。”
“就好比在駐守邊關的日子裡,士卒面臨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大漠的風沙,吹裂了他們的面板;塞外的嚴寒,凍傷了他們的手腳。然而,他們從未有過絲毫動搖。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仰,日復一日地堅守崗位。”
“在回到會發生地震的草原,哪怕羊都跑完了,可皇帝的旨意未改,那麼他們不管剩幾個人,不管會不會死,都會在那裡待滿一年!”
“大明士卒是血性與忠誠的交織,是堅韌與信仰的融合,旨意沒有完成,哪能後退?怎會後退!”
話落,
朱瞻基頓時感到極大的震撼,呼吸都有些急促,全身更是熱血沸騰。
這就是大明士卒的血性、忠誠、堅韌、信仰!
皇帝令不改,則寧死不退!
仔細一想,確是如此。
想到這,朱瞻基心中升起了隱隱的愧疚之情。
自己身為大明皇長孫,爺死父死之後,自己就是大明的皇帝!
而自己勵志做一個跟皇爺爺一樣,能上馬殺敵、下馬治國的皇帝。
上馬殺敵,當然是帶領著大明士卒一起。
可是自己竟然忽略了大明士卒的品行。
不稱職!
自己這個皇長孫當的不稱職啊!
剎那間,朱瞻基突然釋然了。
他認為不稱職的原因,是皇爺爺口中建文那個小王蛋的罪過。
畢竟建文當皇帝時,大明士卒可沒多麼為其賣命。
反而在皇爺爺做燕王時,身邊士卒都已經做到了以死效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