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以工代賑行不通?(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後陳羽又對著朱瞻基說道:
“賑災與經商看似不同,可是底層邏輯卻大差不差。”
“做生意也需要運用‘實用主義’考慮市場,從實際中出發,首先劃分不同人群,並對不同人群進行調研,看看這些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然後只需要將真正需要的東西賣給他們,自然就可以賺錢。”
“這個道理很容易做到舉一反三,希望你下去之後能夠好好領悟。”
朱瞻基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真正的災民餓極了,在不吃就會死的情況下,定然不會在意粥裡有沙子又或者吃的是芙糠。
只有讓‘白嫖’的人離開,才能真正幫助災民,讓真正的災民得到救助。
這就是老師口中的‘實用主義’。
這樣的做法看似簡單粗暴,卻是一種大智慧。
透過這種方式,巧妙利用人們的心理差異,把真假災民分辨出來,把更多的物資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可是……這與朝中那些官員說的思想完全不一樣。
朱瞻基知道朝中的文官集團寧願要一個美名,哪怕知道老師口中的方法,也斷然不會提出。
這也就是老師最後一句話:針對不同人群,考慮他們的需求,從而藉著這些需求,拿捏他們。
朱瞻基眼睛一亮,‘實用主義’能夠用來拿捏‘白嫖’之人,也可以在經商中用來拿捏‘客戶’;
同樣的道理,是不是能用來拿捏朝中的文武百官?!
一定可以!
這不就是‘帝王權術’中的‘御人之術’。
朱瞻基從來沒有想過透過這樣簡單的道理與例子,就領悟出瞭如此重要的東西。
他差點也忍不住跟先前朱棣一樣,為老師鼓起掌來。
尼瑪!
這簡直比皇帝還會拿捏人性,怪不得來之前朱棣肯定的說這間市井中的掌櫃,能夠教導自己‘帝王權術’。
本來朱瞻基看著陳羽年紀輕輕,才二十多歲出頭的年紀,對此持懷疑態度。
現在他算是徹底相信了。
不說別的,
光是解決千百年來以來朝廷開粥賑災策略,就明顯不一般。
而且在想出來的同時,也讓朱瞻基將其中的道理理解的如此通透。
朱瞻基認為今天來這一趟,學到一個‘實用主義’就已經做到不虧了。
原來,這世間真的有二十出頭的隱士隱士大才!
皇爺爺果然最愛自己。
朱瞻基心中不由暗自慶幸起來,還好這樣的大才皇爺爺將其分配給自己當老師。
如果讓陳羽加入二叔的陣營,那麼自己不僅會失去一位優秀的老師,自己父親太子儲君的位置,也很危險。
甚至不保!
在將腦子中的思緒理清之後,朱瞻基態度恭敬的對著陳羽拱手道:
“老師,弟子受教了。”
陳羽看著朱瞻基現在已經有了尊師重道的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剛才說的那些小東西,你隨便領悟一番就夠了,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
“以後跟著我,保證讓你長大以後在大明商場上亂殺。”
朱瞻基聽後心中一陣汗顏,態度卻愈發恭敬起來。
他真是沒有想,傳說中那高深莫測的‘帝王權術’,在自己老師口中就是一些……小東西?
這還有天理嗎?
可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以後老師要傳授自己高深莫測的學問,又該是多麼的經天緯地!
想到這,
朱瞻基覺得陳羽愈發的高深莫測起來。
陳羽也不管他的學生已經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