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聽見陳羽這樣評價自己,頓時懵逼了,反駁道:

“掌櫃的,咱倆接觸起來也有段時間,算是熟人了,我能是那種發國難財的人?”

陳羽咂了咂嘴,一副你就是的樣子。

“老朱,商人都是逐利的,而且自古以來大災大利都是連著一起發生,據我所知你只是一個退伍老兵,可是對這一次朝廷賑災情況政策知曉得如此徹底。”

“你這樣做目的不是為了從中牟利,那是為了啥?”

陳羽可不相信這天底下有這樣憂國憂民的商人。

大災來臨的時候,首先關心的是救災情況而不是如何賺錢。

朱瞻基在一旁聽的連連點頭。

有道理。

按照皇爺爺現在商賈的身份,如果不是為了從中牟利,那麼為什麼會將朝廷的政策打聽的如此清楚。

朱棣撇見朱瞻基這小子還在一旁附和,白了他一眼,隨後對著方才言之鑿鑿的陳羽說道:

“掌櫃的,這口黑鍋我可不背。既然如此,我也不瞞你了,之前不是就與你說過,我家老大在朝廷太子那邊有關係,這一次朝廷賑災的安置工作,就是我那大兒子接下來的。”

“他那人雖有些肥胖,三百多斤,雖是商賈,可卻時刻關係著民間疾苦。”

陳羽趕緊抬手打住:“老朱,說實話。”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

“主要是這次賑災如若成功,那將會是大功一件,這不是過幾天就要下西洋了,我與老大想著掌櫃說過,海上全都是財富,尤其是將大明的絲綢與陶瓷賣到海外,那可都是天價。”

“但是掌櫃又說了,大明下西洋只有第一次的時候永樂帝會允許商賈跟船沿途做生意,所以老大接下這活,本就沒有奔著賺錢去,就想著圓滿完成之後,可以用功勞換取多帶一點商品到下西洋途中販賣的機會。”

陳羽一臉我就知道的表情笑了笑。

這才對嘛。

上一次見朱老大的時候,面相和善。

可是隻要他是一個人,就會有私心。

那種傳說中的聖人,更是不存在。

如此一來,陳羽倒是有些佩服起老朱與朱老大的魄力了。

朱棣沉吟片刻之後,繼續說道:

“這不,大災來臨的時候,我們老朱家將家中全部三十萬擔糧食按照平價賣給了朝廷,這才成功參與到了這一次的賑災活動中。”

陳羽默默的點了點頭。

按照正常情況,

老朱如果將這些糧食在大災的時候販賣出去,很有可能遠超平常一倍甚至更多的利潤。

可是這樣的利潤跟下西洋比起來,也就一個零頭。

而且老朱與朱老大信任自己,才想著透過這一次賑災立功。

既然這樣的話……

也罷,就幫一幫老朱吧。

再說了,陳羽沒有穿越過來之前,老家就是河南的。

如今有了這個條件,那麼就看看朝廷的賑災計策如何,順便幫助河南度過這一次的災害。

陳羽淡淡說道:“行了老朱,將這一次朝廷的賑災策略說出來我聽聽。”

朱棣想了想,說道:

“朝廷針對這一次大災來京師的災民安置工作,提出三條計策:

一,朝廷開倉放糧,在京師各地設定粥棚,確保災民不至於餓死。”

二,過幾天數量龐大的災民湧入京師,魚龍混雜,裡面定然會參雜進入地痞流氓擾亂治安,所以朝廷將調集五成兵馬司在京師巡邏,如發現擾亂治安的人,當場鎮壓。”

說完兩條之後,朱棣頓了頓,觀察了一下陳羽的表情。

發現陳羽表現的十分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