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聽完陳羽說的第一點,陷入到了極大的震撼當中。

對啊,這樣的‘借力打力,各個擊破,以國治國’的辦法。

他為什麼沒有想到呢?

要知道戰勝外海國家的軍隊,這對大明來說不難。

難的是接下來的治理工作。

按照華夏曆史上的例子,一般都是將他國百姓分批次遷徙到華夏腹地,慢慢同化。

然後將華夏百姓遷徙到佔領的地方。

最終達到開疆擴土的效果。

可是這樣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時間太過漫長。

而且中間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在這期間,如若不妥善安置他國百姓,很有可能激化矛盾,直接爆發衝突。

這是朱棣能想到的在他國駐兵的辦法。

也就是佔領。

可陳羽之前不僅利用人性解決大明問題,如今利用的還是人性來解決海外殖民地的問題。

不同點是之前利用的是一個人。

而目前則是一整個國家。

允許一個外來國家軍隊駐兵。

不僅當地統治者無法接受,就連百姓也會異常抗拒。

可陳羽巧妙的利用國家的外部矛盾。

讓殖民地上上下下,對大明的軍隊駐不僅不會牴觸,甚至還會熱烈歡迎。

尤其是陳羽最後沒有矛盾創造矛盾。

這樣的計策著實有些……

歹毒!

但是朱棣卻對陳羽更加欣賞了。

反正,這一份歹毒不會用到大明身上。

按照這樣的構思,

大明確實只需要少量軍隊,就可以管理一大片殖民地。

畢竟,大明的軍艦會時不時地到處溜達,展示一下來自大明的震懾。

如果真碰到那種不服氣的,先讓殖民地統治者出兵解決。

解決不了,大明下場。

這樣一來,便花費最小代價,完成最大震懾,效果最大化。

穩!

這個計策實在是太穩妥了!

有了駐兵權,其實就是間接獲得了話語權。

那麼接下來如何賺錢,朱棣心中已經飢渴難耐。

畢竟,他還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計策。

將人家國家搞分裂,然後扶持不同代理人,可是最後人家還要感激你駐軍!

聽著這樣歹毒的計策,朱棣有些好奇,第二條該如何操作。

又可以獲得什麼?

“掌櫃的,這第一條計策,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趕快說說第二條計策吧?”

陳羽看著老朱滿臉震驚的樣子,心中也是興趣大增。

經常在飯桌上吹牛的朋友應該知道,當你吹出去的牛,得到良好反饋之後,那種感覺是很爽的。

陳羽向後依靠在椅子上,換了一個姿勢繼續說道:

“這第二條在蘇門答臘派兵駐守,建設防禦工事,目的就是為了扼守島六甲海峽!”

“陸地上有河西走廊,才有絲綢之路,而浩瀚的大海上也有著六個類似於河西走廊這樣的海上通道。”

“我將其稱之為開啟海上財富的‘六把鑰匙’!”

“很好理解,擁有鑰匙,才能獲得海上貿易的機會。”

“而馬六甲海峽就是其中一把鑰匙,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卡,地理位置絕佳。”

“扼喉馬六甲海峽之後,哪怕不用第三條,關是在這個地方按貨值抽稅的慣例,一年的通行稅收估計約為五百萬兩白銀。”

“這個數字還是我保守估計,但是不管是誰,只要能幫助華夏奪下馬六甲海峽,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