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看著老朱這一副猶猶豫豫的樣子,頓時知道了對方擔心的是什麼事情,笑著說道:

“老朱你放心,我拿你可是當兄弟,又怎麼可能坑你去為朝廷白白大興土木,再說了以你的家底也完不成啊!”

歷朝歷代主要財政來源來自田賦,支撐古代經濟命脈的就是以男耕女織為單位的自然經濟。

這種小農經濟抗打擊能力差。

一旦碰上自然災害,就需要政府救濟。

所以千百年來以來,以工代賑早就不是什麼稀奇物件。

如此做的前提就是國庫充盈。

對於永樂帝這樣將錢都用在刀把上的皇帝,怎麼可能容忍大興宮殿來用於享樂。

至於如今正在進行的土木……

災民加入進去,那原來的工匠吃什麼?

他們也有一家老小需要養活。

總不能拆了東牆補西牆吧。

朱棣試探性的問道:“不大興土木也可以實施以工代賑?”

陳羽指了指內屋大院,說道:

“老朱,你還記得我上次跟你說過製作精鹽的化學用品?”

朱棣點了點頭道:

“記得,有了那個東西,才能夠提煉精鹽。”

陳羽笑著說道:

“對嘍,這段時間我閒著無聊,又製作出來幾大缸化學用品,再說了製作這玩意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朱棣眯著眼睛,他突然感覺腦子靈光一閃,好像抓到了什麼東西。

陳羽繼續說道:

“其實以工代賑的範圍很廣,按照我們之前的實用主義來說,目前朝廷沒有實施以工代賑的原因,無非就是大興土木耗費巨大,得不償失。那如果接下來朝廷施行以工代賑不僅不會賠錢,還會賺錢,能不能動員起來?”

“就比如讓這些流民從事到提煉精鹽的生產中去。原料開採、運輸環節、提煉、包裝、儲存等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完全能夠容得下如此多的流民,還可以趁此機會將販賣精鹽的生意擴大。”

“精鹽是奢侈品,成本低,利潤更是足足有十倍左右,事成之後不僅不會虧錢,還會大賺特賺。”

“哪怕大災之後,有的流民願意返回家鄉,這個時候提煉精鹽的生產線已經鋪開,再重新找一個人頂替進去即可。”

“這樣一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聽到陳羽這一番話,朱棣眼睛一亮,用擴大精鹽生產線的以工代賑完全可行!

以販賣精鹽利潤,完全能承接住流民的開銷。

並且最後依舊能賺個盆滿缽滿。

再說了,李景隆如今在南京城中試點販賣精鹽已經取得了圓滿成功。

按照陳羽的想法,賣之前先試吃。

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如今光是還沒有完成的訂單就有一大批。

這樣的話,也不用擔心京師的治安問題。

畢竟,精鹽以工代賑的地點又不在京師。

甚至可以先從受災河南附近的省,開始鋪開提煉精鹽的生意。

……

朱瞻基雖然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對錢沒有什麼波動。

可是聽見了老師口中精鹽的暴利之後,心中還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發現自己的老師不僅精通政治,對於經商方面也是如此的牛逼。

只發明瞭一個精鹽,就能如此獲利。

以後再發明一點其他的東西,那自己稱帝是不是就不用像皇爺爺一樣,成天操心國庫空虛,被自己父皇追著喊:沒錢!

無論是從流民問題徹底解決,還是因為陳羽的賺錢能力,如今的朱瞻基對陳羽是徹底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