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白銀寶鈔貨幣體系,讓世界買單(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和臉上的神色有些茫然,他本來這一次出海就是為了大明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的佈局,而貿易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明賺取白銀,從而充盈國庫。
可是按照陳羽這樣說,發現自己的目標竟然毫無用處。
他就像一瞬間被抽光了全身力氣一樣,顯得有些頹廢,半晌他緊張的問道:
“陳兄弟,我記得你當初多次說過,下西洋可以帶來暴利,賺取大量白銀,可現如今,這豈不是與你先前所說相違背?”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鄭和所提出的疑問跟他想的差不多,他看向陳羽,期待著接下來的回答。
陳羽輕鬆的說道:
“白銀大量湧入大明那當然會貶值,可……若是大量湧入世界呢?”
“要知道不管大明寶鈔對標什麼,其本質的底層邏輯還是國家信譽,流通地點也都在國內;可白銀不一樣,此貨幣的誕生與寶鈔依靠國家信譽不同,白銀貨幣的誕生是因其稀有性、不可人為製造,所以導致其本身就具備了價值。”
朱棣聽著陳羽的解釋,點了點頭。
大明寶鈔的價值是國家賦予,白銀貨幣的價值則是天然。
“所以呢?”
陳羽見老朱還是一知半解,於是問道:
“所以還是之前說寶鈔與白銀捆綁,讓大明境內讓寶鈔與白銀自由兌換,只不過將這一過程放到大明境外,則是變成了白銀與其他國家的貨物自由兌換。”
“就像自古以來的絲綢之路,還有宋朝時期的海上貿易,千百年以來,國外都認可白銀作為主要貨幣貿易,既然如此,如果大明獲得了百萬斤的銀礦,那麼是不是相當於擁有了一個獨屬於白銀貨幣的‘印錢機’。”
“這樣一來,大明就可以每年拿著白花花的白銀,去國外購買大明所需要的物資,豈不是比大明印刷寶鈔還要爽,因為用的白銀幾乎都不花費一毛錢,可物資卻實打實的變多了。”
“就拿一個最簡單的糧食,大明不時會發生旱災,洪澇,大可以免費從國外用不要錢的白銀購買大量糧食,人家國家不僅不會罵咱,說不定還會認為大明是一個大客戶對咱們尊重有加。”
朱棣深呼一口氣,他悟了。
“陳兄弟,這樣說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用白銀保住國內寶鈔的價值,多餘的白銀則拿到國外去做貿易,大明損失的是白銀,可是回來的卻是實打實的資源,在用這些幾乎不要錢的資源,滋養大明,包括穩定國內白銀與寶鈔物價。”
拋開日本那百萬斤級別的銀礦山,如果以後大明海上絲綢之路打通,那麼大明本土的絲綢與陶瓷可以為大明每年帶來海量的白銀。
再用白銀去購買他國物資,這樣的本質就是一種掠奪。
資源上的掠奪。
最終將會導致大明國內的購買力大大增加,賦稅降低,大明百姓靠著他國百姓贍養,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
陳羽有些詫異的看著老朱一眼,他能明顯感覺到老朱思考問題的本領,在這數月的時間裡顯著增加,他笑著說道:
“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可是這樣做還不夠好!”
朱棣驚訝的問道:“還有更好的辦法?”
陳羽微微頷首說道:
“大明之外還有無數的國家,大明雖然國土遼闊,可與整個世界比起來,只能說僅僅是佔據一席之地。”
朱棣想起陳羽上一次在小酒館所描寫的世界草圖,當時的感覺就是大明竟然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偏安一隅的存在。
所以,他才統一了殖民計劃。
這並不是什麼想著擴充領土,而是他身為一個帝王,再加上又是一個馬上皇帝,所以有著很高的居安思危意識。
他絕對不允許大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