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制衡曹操機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閻圃抵達江東後,受到了孫權的隆重接待。
會談桌上,雙方就聯合抗曹的諸多事宜展開了激烈討論。
孫權目光堅定,言辭懇切:“此次聯盟,乃我等共抗曹操之關鍵,張魯將軍若能與我攜手,必能扭轉乾坤。”
閻圃頷首回應:“我家主公亦深知唇亡齒寒之理,願與孫將軍齊心協力。只是出兵的糧草調配、行軍路線,還需細細謀劃。”
經過幾日的協商,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協議。孫權當即任命周瑜為大都督,著手籌備聯軍事宜;張魯則在後方積極整軍備戰,準備隨時響應。
訊息傳到徐州,張羽聽聞張魯與孫權聯合,心中暗忖:“此乃天賜良機,若我能添一把火,說不定能尋得復仇曹操的契機。”
於是,他在陳宮和李儒的建議下,派密探前往許昌,散播謠言就是這個聯盟。
此時,曹操已穩固了荊州和襄陽等地的統治,正謀劃著下一步的戰略。
他得知張魯與孫權聯合,且他們已經有所變化的跡象時,卻並未慌亂。
曹操召集麾下謀士,笑道:“這孫張聯盟,看似來勢洶洶,實則破綻百出。他們各懷心思,難以真正齊心。”
郭嘉在一旁附和:“主公所言極是,孫權和張魯,一個欲奪回荊州,一個想擴張勢力,利益並非完全一致。”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一面在荊州佈下重兵,加強防禦,防止聯軍正面進攻;一面派出精銳部隊,在暗中騷擾張魯和孫權的後方,試圖打亂他們的部署。同時,他還派人潛入徐州,企圖暗殺張羽和他的的部將。
張羽正在散步時,卻發現城中突然慌亂。暗殺開始,一批殺手殺害將士和無辜百姓,衛士們護住張羽,紛紛殺出去,與殺手戰鬥,全殲殺手。
陳宮和李儒察覺到事情不對勁,連忙提醒張羽:“公子,這定是曹操的計劃,我們快撤。”
張羽雖心中惱怒,但也明白此時需冷靜應對。
而在張孫聯盟內部,孫權和張魯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分歧。孫權希望張魯能率先出兵,吸引曹操的主力;張魯卻認為孫權水軍強大,應先在長江流域發起進攻。雙方各執一詞,一時陷入僵局。
周瑜見此情景,心急如焚,他深知若聯盟內部不能團結,這場對抗曹操的戰爭必將凶多吉少。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張魯處,面陳利害,試圖化解雙方的矛盾。
周瑜快馬加鞭,一路風塵僕僕趕到張魯的駐地。張魯聽聞周瑜前來,雖心中仍對出兵次序之事有所堅持,但也敬重周瑜的才華與謀略,親自出城迎接。
二人在營帳中相對而坐,周瑜開門見山:“張將軍,如今曹操勢力如日中天,我等若不齊心,必被其各個擊破。先出兵者雖會直面曹操主力,看似兇險,實則能佔據先機,獲取大義名分,四方豪傑定會紛紛來投,壯大我軍聲勢。”
張魯輕撫鬍鬚,沉思片刻後說道:“周將軍所言雖有理,但我軍以步兵為主,擅長山地作戰,在長江流域與曹操交鋒,恐難發揮優勢。若貿然出兵,損兵折將不說,還會影響聯盟士氣。”
周瑜耐心解釋:“將軍不必擔憂,我東吳水軍願為先鋒,在長江牽制曹操主力,為將軍的部隊爭取時間。待將軍的精銳抵達戰場,再與我軍兩面夾擊,必能大破曹軍。”
正當兩人激烈討論時,張魯帳下謀士楊松匆匆入帳,在張魯耳邊低語幾句。
張魯臉色微變,周瑜見狀,心中一緊,忙問何事。張魯猶豫片刻後道:“曹操派來的精銳部隊在我後方頻繁騷擾,多地百姓流離失所,糧草運輸也受到阻礙,我若此時出兵,後方不穩,實在難以安心。”
周瑜皺起眉頭,思索一番後說:“此事我定會與孫將軍商議,即刻派兵支援將軍後方,解將軍後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