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笑了笑:“坤興公主,其實換成大明也一樣。”

朱媺娖不認同了:“不可能,我大明不是滿清可以比的,不然為什麼那麼多反清復明的。”

“我只是根據事實說話,實際上反清復明並不是大明有多好,大明末年,百姓的日子你也見過,之所以反清復明,完全是反感清朝,有同行比爛,自然就顯得大明好了。”

朱媺娖不知道怎麼反駁了,在小天幕中,朱媺娖也看到了明末百姓過的什麼日子,平心而論,真的挺慘的。

“清朝之所以能建立,說白了就是運氣大於實力。”

李麗質眉頭一皺:“怎麼說?”

“萬曆三大徵說起來提氣,但是把大明的家底都快打光了,以至於薩爾虎之戰時,努爾哈赤面對的明軍不是三大徵時候的明軍了。”

“不然就憑努爾哈赤還想統一女真?努爾哈赤打仗確實厲害,但是論政治,他就是個部落酋長,搞政治要看皇太極,沒這兩點,以後還真沒清朝什麼事了。”

“哦。”這下,朱媺娖更加看不上清朝了:“張公子,你繼續。”

“大明的問題其實早在嘉靖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我們拋棄一切假設,就把大明放在清朝的位置上,那也不行。”

“不過有一些情況可以避免,首先是文字獄,文化不會被破壞,而且因為王朝的合法性,不會對百姓提防的太深,所以改革的話就不會畏手畏腳。”

這一點,李麗質和朱媺娖能理解,都是漢人,能防備什麼?

李麗質看向張彥:“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是不能避免屈辱?”

“這麼說吧,因為沒有誕生工業革命的土壤。”

朱媺娖眉頭一皺:“什麼意思?”

“工業革命的最根本邏輯就是商品經濟取代農業經濟,實現資本主義化。”

“西方列強之所以能完成完全是取決於窮,原材料匱乏,需要貿易,再加上掠奪的資源完成積累,之後在大搞商業。”

朱媺娖還是不理解:“有關係嗎?”

張彥很確定的點頭:“有,古代華夏的地主階級是全世界最龐大的,也是統治最穩固的。”

“就他們,會允許出現一個新的階級和他們爭搶權利嗎?”

李麗質反應了過來:“就真的沒辦法了嗎?難道漢人王朝也不行?”

張彥這次搖頭了:“漢人王朝可以,因為漢人王朝不會像清朝那樣防備民間百姓,就算落後了,也會學習技術,加強自身國力。大明仿製的火炮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算最差的結局,初次碰到西方列強會慘敗,但也不會像清朝反應那麼遲鈍。”

“清朝捱打兩次後,才慢悠悠的進行改革。”

“那漢人王朝呢?”朱媺娖想知道如果是漢人王朝會怎麼做。

“漢人王朝啊,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就會立刻進行工業化改革,漢人王朝可沒有清朝的歷史包袱。”

李麗質眼前一亮:“我知道後續,後續的華夏會快速趕上那些蠻夷,最後復仇。”

“麗質真聰明,魚頭湯沒白喝。”

李麗質嘟著嘴:“你又笑話我。”

“沒有,闡述事實而已,你說的不錯,一定會復仇,五千年列強史一筆帶過,兩百年屈辱史分上下兩冊。”

朱媺娖一頭問號:“什麼意思?”

“解釋不清,你自己看。”張彥把小天幕遞給了朱媺娖。

“看明白了嗎?”

朱媺娖僵硬的點頭:“看明白了,打贏了就幾個字,打輸了,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賠了多少,死了多少,雙方統帥是誰都記的明明白白的。”

李麗質也是長見識了:“這就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