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人雖個個都是草莽,但民族大義卻不會忘卻,大比是可以光宗耀祖、顯耀門庭,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每個人卻是非常清楚,若沒有了國,哪裡還有家。於是這些熱血武林青年便陸續相互組隊向這邊趕來。

沈笑雖然是最先走的,但是因為在路上的幾次耽擱,而且他也沒有急著趕路,所以竟然落到了後面。

看來這次參加戰鬥的不僅僅是朝廷的軍隊,也有天下武林豪傑前來助陣。可是就是不知道前方戰事如何了?戰爭可是個活埋人的墳場、是絞肉的機器,多少人在所謂的戰爭之中屍骨無存,可是為了國家的安危多少熱血青年均拋頭顱灑熱血加入到了戰鬥的行列。

聽從四方城前來的修士所說,聖槍門、無情谷、天劍宗、霸刀門和其他武林豪傑在參加完第二輪大比之後均放棄了繼續參加比賽向這邊趕來,只有一些不出名的小勢力和散修繼續留在皇城比賽,但是也是寥寥無幾,剩下大概不足二百來人了,估計大比能不能繼續還是個未知數。

有他們的參加,相信到時候大皇子的部隊可以說如虎添翼,再也不用懼怕海外那些賊人修士的騷擾。

在知道這些情況後,不論是逃亡的百姓還是陸續前往戰場的修士個個義憤填膺之即卻對未來的戰爭充滿信心。他們相信最終的勝利屬於華夏。雖然他們在這片土地之上飽受飢寒,也遭受到了許多不可言語的不平之事,但是這裡終究是自己的家,家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只要有國,他們的家才會完整,幸福才有希望。

當沈笑知道各大宗門的人都會前來相助大皇子的訊息之後也高興起來,他不但可以衝鋒陷陣為國出力,而且還能和那些在秘地之中的好友一同並肩作戰了。

練武之人需要在戰鬥之中成長。以前他除非在無奈之下絕不會肆意殺人,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他面對的是他外來敵人,他不需要再顧慮什麼。

而他一路所見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們的淒涼,對這些外來的戕賊無辜百姓的敵人憎恨無比,也如那些紛紛前去投入戰場殺敵的青年修士一樣想要將這些賊人趕出家門。

沈笑沒有和那些修士組團,而是單獨一個人向前方進發。

離他最近的一個城池就是位於東海之岸的“四方城”,“四方城”乃華夏沿海最大的城市之一。這裡瀕臨東海,是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和海航之地,有著整個大陸的咽喉要塞之稱,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傳說“四方城”曾經轄四海而矗立,曾令海外藩國聞聲喪膽,只因這裡曾經出了一個猛將,將曾經冒犯華夏的外賊流寇殺得屍橫千里,曾一度血流如汪洋將這裡數千土地淹沒,所以這裡也叫“血城”。但是在後來那位將軍去世之後這裡便成了百家爭奪之地,往往外賊進犯的時候首先攻擊的就是這個城市。

到了端木皇家之後,這裡雖然也發生了數次戰爭,但因為端木家族當年的強大和所鎮守的將軍非常厲害,最終抵禦了外敵未被入侵,保證了華夏千萬裡江山巍然不倒。

但在三個月前,這裡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幾十萬水師一夜之間全部死於非命。奇怪的是他們渾身沒有任何傷勢,也沒有中毒的跡象,彷彿只是睡著了一般。大皇子曾經派人多次查驗屍體但均未得出死因,也就只能作罷。

沒有了強大的水師,那麼整個城池就成了一片孤城,最終在強敵的攻擊之下陷落。後來端木若雄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苦戰才將四方城重新給奪了過來,但是也就止步於此,現在這裡就成了敵我雙方相互爭奪的重地。

沈笑來到“四方城”城郊外的時候,正是太陽正午的時候。

從殘垣斷壁和還在不斷冒著黑煙燃燒著的房屋可以看出,這裡當初是多麼的繁華,那雖然堆滿破碎磚瓦的寬闊青石道路已經能顯示出當日的輝煌,雖然經過了戰爭的洗禮,可是青石道路還是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