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流浪的劉備(第2/4頁)
章節報錯
唯有陶謙鎮定自若,他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平靜而堅定。
眾人不解,紛紛問道:
“太守為何不擔心曹操?”
陶謙微微抬起頭,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
“曹軍不足懼,我有精兵十萬、良民百萬,有笮融調配源源不斷的糧草物質供應,我軍只需堅守,曹軍日久自會退去。”
然而,現實卻遠比陶謙想象的殘酷。
曹操大軍一路攻無不克,連續攻拔十餘城,直至彭城大戰。
陶謙大怒,決定與曹操決一死戰。
曹操目光敏銳,選擇了陶謙軍的薄弱環節。
樂進、于禁身先士卒,發起陷陣衝擊,瞬間衝散了陶謙的弱軍。
陶謙的弱軍潰散,四處奔逃,給強軍制造了混亂。
在河網縱橫的狹窄地區,混亂迅速蔓延,猶如瘟疫一般無法控制。
曹操軍大軍跟進衝擊,持續選擇陶謙軍混亂、薄弱的環節,不斷加劇陶謙軍的混亂。
陶謙軍終於崩潰,士兵們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曹操大勝後,士氣大振,那勝利的喜悅洋溢在每個曹軍士兵的臉上。
他們揮舞著兵器,歡呼雀躍,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徐州。
而陶謙則率殘部退守郯縣,這座小城在戰火的洗禮下顯得搖搖欲墜。
同時,陶謙向各路諸侯求援,希望能得到援助,共同抵抗曹操的強大攻勢。
劉備深知曹操勢大,不可輕敵。
他那緊鎖的眉頭從未舒展,日夜思考著應對之策。
最終,他決定與陶謙聯手抗曹。
他派遣關羽、張飛等分兵據守要隘,那險峻的山隘成為了他們堅守的防線。
自己則親率一軍埋伏在曹操必經之路,等待著最佳的時機給予曹軍致命一擊。
一日,曹操率大軍前來。
一路上並未遇到抵抗,這反常的平靜讓曹操心中不禁起疑。
他騎在馬上,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心中暗自揣測著陶謙和劉備的意圖。
正當他猶豫之時,只聽得一聲炮響,打破了這詭異的寂靜。
劉備伏兵四起,喊殺聲震耳欲聾。
曹軍瞬間陷入了混亂,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劉備身先士卒,揮舞著長劍,殺向曹軍。
他計程車兵們也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曹操倉促應戰,卻難以抵擋劉備的猛烈攻勢,只得率領殘部敗退而去。
此戰後,劉備威名遠揚,他的名字在百姓口中傳頌,成為了正義與勇氣的象徵。
各方豪傑紛紛來投,他們被劉備的仁德和英勇所吸引,渴望在他的麾下建功立業。
劉備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只要有才華和抱負,都能在他這裡找到一席之地。
他的勢力日益壯大,猶如一顆新星在亂世中冉冉升起。
而曹操則退回兗州,他的臉色陰沉,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
他意識到劉備將成為他統一天下的勁敵,是他前進道路上的巨大障礙。
於是,他暗中派人聯絡袁紹,企圖結盟共同對付劉備。
那秘密的使者在黑夜中穿梭,帶著曹操的期望和陰謀。
而另一邊,劉備在勝利之後,並沒有被喜悅衝昏頭腦。
他明白曹操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捲土重來。
他決定先發制人,派出使者前往荊州,試圖說服劉表與其結盟。
那使者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快馬加鞭,向著荊州疾馳而去。
劉表在荊州城的府中,收到了劉備使者的到來。
他坐在高位上,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