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前呼後擁司馬炎(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還重視文化教育,興辦學府,廣納賢才,培養人才。
但隨著時間的悄然推移,司馬炎漸漸沉迷於聲色犬馬的享樂之中,難以自拔。
朝中也開始滋生腐敗之風,官員貪汙受賄,結黨營私。
忠臣多次冒死勸諫,司馬炎雖在聽聞之時有所警醒,也曾決心整頓朝綱,但終未能徹底改變現狀。
而在遠方的邊境,危機看似解除,實則暗潮湧動。
匈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爭鬥,逐漸有強大的部落崛起,重新團結起各方勢力,並且對晉國的富饒土地和豐富資源虎視眈眈,一場新的風暴正在悄然無聲地醞釀著。
匈奴王庭之內,氣氛緊張而肅殺。
各部首領齊聚一堂,共商大計。
一位勇猛剽悍的首領揮舞著手中的彎刀,怒吼道:
“晉國皇帝以為我們內亂就可趁虛而入,如今我們恢復元氣,定要踏破晉國,掠奪財富,讓他們知道我們匈奴的厲害!”
眾首領紛紛響應,呼聲震天,磨刀霍霍,準備南侵。
司馬炎這邊,依舊沉溺於酒色歌舞,紙醉金迷,對匈奴之事尚未察覺,依舊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朝堂之上,阿諛奉承之人越來越多,他們為了討好皇帝,不惜編造謊言,粉飾太平。
正直之臣逐漸被排擠,或被貶謫,或被罷官,朝中風氣日益敗壞。
不久,匈奴大軍如狂風般南下,氣勢洶洶,邊境告急的文書如雪片般飛來,堆積如山。
司馬炎此時方才大驚失色,如夢初醒,慌忙組織軍隊抵禦。
可是,多年的腐敗早已讓軍隊戰鬥力銳減,士兵們疏於訓練,軍備物資也嚴重短缺。
出征的將領有的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有的雖英勇作戰,卻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匈奴兵鋒如破竹之勢,直指京城。
司馬炎登上城樓,望著遠處逼近的匈奴鐵騎,塵埃漫天,心中充滿了絕望與悔恨…
然好景不長,司馬炎雖開啟了西晉的短暫盛世,但隱患也隨之悄然埋下。
他出於鞏固統治的考慮,大肆分封同姓諸王,賦予他們重兵重權。
起初,各方相安無事,一片平靜。
可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諸王的野心逐漸膨脹,猶如野草般肆意生長。
一日,朝堂之上,有忠臣心懷憂國憂民之情,冒死進諫:
“陛下,同姓諸王如今權勢過重,猶如群狼環伺,恐生變數,危及江山社稷。”
司馬炎卻不以為意,自信滿滿地認為同宗血脈相連,情同手足,怎會自相殘殺,不顧祖宗基業。
幾年後,司馬炎重病臥床不起,生命垂危。
朝堂局勢暗流湧動,猶如即將噴發的火山。
各位王爺開始蠢蠢欲動,互相勾結又互相猜忌,為爭奪權力而暗中佈局。
待司馬炎駕崩後,繼位的皇帝年幼孱弱,無法掌控複雜多變的大局。
各地王爺紛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叛亂,一時間,天下大亂,戰火連天,史稱“八王之亂”。
一時間,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原本繁榮昌盛的晉國瞬間陷入內亂的泥沼,無法自拔。
昔日繁華熱鬧的城市化為一片廢墟,斷壁殘垣,滿目瘡痍。
忠臣良將有的死於戰亂,馬革裹屍;有的心灰意冷,被迫歸隱山林,不問世事。
這場內亂持續多年,嚴重消耗了晉國的國力,使其元氣大傷。
周邊少數民族趁機紛紛入侵,如餓狼撲食。
西晉王朝在內外交困的艱難處境之下,搖搖欲墜,最終不堪重負,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