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風雨同舟諸葛亮(第2/5頁)
章節報錯
他拉著諸葛亮的手道:
“朕不聽卿言,執意伐吳,如今兵敗至此。
朕之子劉禪,生性懦弱,若其可為君則輔之,若不可,君可取而代之。”
諸葛亮大驚失色,涕淚橫流:
“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佐幼主,萬不敢有僭越之心。”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總攬軍政大權。
但劉禪身邊卻有宦官黃皓進讒言。
諸葛亮雖忙於北伐之事,仍時刻關注朝中局勢。
他一邊訓練蜀軍,準備再次出征曹魏;
一邊暗中安排親信制衡黃皓。
一日,諸葛亮夜觀天象,發現星象有異,恐對蜀漢不利。
他決定加快北伐程序。
然而此次北伐途中,糧草運輸頻頻受阻,後方傳來訊息說是黃皓勾結部分官員故意為之。
諸葛亮深知內部憂患不除,難以實現興復漢室的大業。
但他又不願輕易挑起內鬥損耗國力,一時陷入兩難境地,只能不斷調整策略應對這複雜的局面。
然而,此時朝中卻暗流湧動。
部分舊臣嫉妒諸葛亮權傾朝野,暗中謀劃削弱其權勢。
但諸葛亮一心為國,並未察覺。
諸葛亮提出北伐中原,以興復漢室。
劉備之子劉禪雖生性懦弱,然也知此事重大,全權交由諸葛亮定奪。
諸葛亮親率大軍北上,一路勢如破竹。
但曹魏早有防備,蜀軍糧草運輸困難。
關鍵時刻,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解決糧草問題。
可就在戰事順利推進之時,後方傳來訊息,劉禪聽信小人讒言,懷疑諸葛亮擁兵自重。
諸葛亮痛心疾首,上書表明忠心。
好在劉禪最終醒悟,全力支援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繼續征戰,欲在有生之年實現先帝遺願,恢復大漢昔日榮光。
諸葛亮率領蜀軍繼續北進,連連告捷,魏軍節節敗退。
但隨著戰線拉長,蜀軍兵力漸疲。
而曹魏方面派出司馬懿率大軍前來抵擋。
司馬懿深知諸葛亮勞師遠征,利在速戰。
於是堅守不出,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只是高掛免戰牌。
諸葛亮心急如焚,一面派人回成都催要糧草,一面想方設法引誘魏軍出戰。
可此時,黃皓又在劉禪耳邊吹風,稱諸葛亮在外久久不歸,恐有不軌之心。
劉禪心中又起疑慮,竟下令削減糧草供應。
前方將士得知訊息,軍心動搖。
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得撤軍。
司馬懿見狀,率軍追擊。
諸葛亮設下空城之計,司馬懿多疑,以為有詐,不敢進城,蜀軍得以安全撤回漢中。
諸葛亮回朝之後,面見劉禪,呈上戰果與魏軍軍情分析,併力陳黃皓禍國之害。
劉禪終於下定決心,將黃皓逐出宮廷。
諸葛亮重新整頓軍備,準備下次北伐,發誓定要掃除奸佞,興復漢室。
諸葛亮再次出征北伐。
此次他改變策略,兵分多路,令魏軍難以捉摸。
他還聯絡東吳孫權共同出兵,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行軍途中,諸葛亮偶遇一奇人,此人自稱知曉奇門遁甲之術,能呼風喚雨助力蜀軍。
諸葛亮本就精通此道,但見這人不凡,便留于軍中。
這一次,蜀軍進展順利,大破魏軍數城。
司馬懿再次領命抵抗,卻仍忌憚諸葛亮計謀。
然而那奇人暗中施法,使天氣突變,魏軍大亂。
諸葛亮趁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