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聽後大喜,當即表示歡迎甘寧加入。

甘寧在江東如魚得水,孫權給予他充分信任,撥給他眾多兵馬。

甘寧感恩戴德,全心投入訓練士兵之中。

不久,曹操大軍壓境。

東吳諸將商討對策之時,甘寧主動請纓,願率一支奇兵夜襲曹營。

孫權同意後,甘寧率八百死士趁夜潛入曹營。

曹軍未曾防備,頓時大亂。

甘寧左衝右突,殺敵無數,待敵軍反應過來時,他已全身而退。

此役過後,甘寧更是成為東吳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跟隨孫權南征北戰,最終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多年征戰後,甘寧已過中年。

儘管身體不復當年勇健,但威名猶在。

一日,孫權欲再次興兵北伐。

朝堂之上,眾臣意見不一。

有的認為東吳連年征戰,需休養生息;有的則主張乘勝追擊。

甘寧沉思片刻,出列奏道:

“陛下,臣雖老邁,但仍願為先鋒。

然如今北方局勢複雜,不可貿然全面進攻。

可先派遣小股精銳探查虛實,再做定奪。”

孫權微微點頭。

出征那日,甘寧披掛上陣,雖頭髮花白,眼神卻依然堅定。

他率領一小隊精兵深入敵境。

途中遭遇敵軍埋伏,甘寧冷靜指揮突圍。

激戰之中,他不幸受傷,但仍拼死奮戰。

終於帶領殘部返回東吳營地。

孫權親自探望受傷的甘寧,感激涕零。

甘寧抱拳說道:

“陛下之恩,臣萬死難報。此次雖敗,亦探得軍情。日後再戰,必勝無疑。”

此後,甘寧安心養傷,偶爾為孫權出謀劃策。

他的事蹟在東吳傳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東吳將士,而他也在東吳安享晚年,一生傳奇就此畫上句號。

多年征戰後,甘寧已至暮年。

儘管身體不復當年矯健,但他眼中的壯志豪情依舊未減。

一日,孫權召叢集臣商議開疆拓土之事。

甘寧聽聞,掙扎著起身,顫巍巍地走向孫權。

“陛下,老臣雖年邁,但曾力勸陛下攻破黃祖佔據楚關,如今仍記得那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現可再遣一軍鞏固邊防。”

孫權看著甘寧,滿是敬重,

“興霸將軍所言甚是,只是將軍年事已高,朕不忍再勞煩將軍。”

甘寧單膝跪地,“陛下,老臣一生征戰,只為東吳大業。此去即便馬革裹屍,亦無憾。”

孫權動容,最終應允。

甘寧再次披掛上陣,率領一隊精兵奔赴楚關。

一路上,他給年輕將士講述往昔戰事。

抵達楚關後,他親自勘察地形,佈防設陣。

敵方來襲時,甘寧指揮若定。

雖精力不如從前,但經驗老道。

成功抵禦敵人進攻後,甘寧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露出欣慰笑容。

他知道,自己最後一次為東吳盡忠,此生足矣。

甘寧堅守楚關數月有餘,期間多次打退敵軍小規模侵擾。

然而,歲月終究不饒人,甘寧的身體越來越差。

一日,他預感自己時日無多,便將城中事務交代給副將。

夜裡,甘寧獨自登上城樓,望著東吳方向。

月光灑在他滿是皺紋的臉上,他回憶起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從年少輕狂到縱橫沙場,心中感慨萬千。

次日清晨,將士們發現甘寧安詳地坐在城樓椅子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