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件案子的縣令就是在進行競爭,他在讓別的縣令顯得遜色!”

聽了朱標的小故事,朱元璋沒有馬上回答。

他第一個念頭是:真有縣令一個月能破800件案子?

那豈不是隨時隨地都在解決民眾問題?

這樣的縣令,真是個好官啊!

朱元璋樸實的心裡,對朱標故事裡的這種競爭充滿了好感!

“這種競爭挺好的!我很喜歡!”朱元璋評價了這個小故事。

朱標則苦笑了一聲,這在他的預料之內。

“不過標兒,你怎麼知道這些的?”朱元璋好奇地看向朱標。

這種競爭的概念,朱元璋以前沒聽說過,也不記得教過朱標。

“這些曹炳麟說的。”朱標笑著答道。

朱元璋微微驚訝。又是大同府的人,這事跟朱桂有關係?

朱標接著說:“曹大人說他被小十三的競爭給嚇怕了。小十三既然無條件地在縣令間製造壓力,那我猜小十三現在所做的這些,也可以看作是在無條件地給藩王施壓!”

朱元璋一愣,隨即想到故事中那個一個月能破800件案子的人,不會是朱桂吧?

這讓朱元璋感到既好笑又無奈。

但一想到朱桂當前的所為,他又忍不住嘆了口氣。

“如果小十三那應該是真的。”朱元璋輕輕嘆息。

朱桂以藩王身份在斷案上勝過縣令,這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競爭方式。

但如今朱桂想在藩王中競爭,卻用的是建設基礎產業鏈的方法。

朱元璋不認為朱桂能攤開這麼大的場面,這其中的困難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應付的。

“確實不一樣了。”朱標說,“小十三打算以工業區為基礎,大力開發煤炭業,但大明不止大同有煤。據說工業區還產鋼鐵,這些鋼鐵運往全國各地,肯定會產生不少運輸費用。在這種費用的影響下,小十三的產品價格會比本地的鋼鐵高很多,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朱標明白朱元璋的顧慮,補充道。

朱元璋邊聽邊點頭,不愧是大明太子,分析得有理有據。但世事無絕對,朱元璋又補充說:“標兒,你說的也不全對,小十三還有機會。只要他的產品質量能超越他人,那點額外的成本就不算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