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朱元璋一道聖旨下來,

連這點小小的報復都成了奢望!

這群藩王差點沒被這口氣憋出內傷!

實在是憋屈至極。

明明是朱桂挖了他們的牆腳,結果朱桂啥事沒有,

他們卻因為細作的事要受罰,現在連殺幾個細作的家人都不行!

不少藩王在錦衣衛宣旨的時候,

當場就氣得胸口發悶!

很快,這些藩王又收到了新訊息:

朱元璋讓皇太孫朱允炆和東瀛國的王子滕佑壽跟著朱桂去大同府學習。

訊息一出,

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政治意圖,很快得出結論: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健在的長子,如今太子病重在床。

而代王朱桂又是藩王中最強勢的一個!

現在皇上讓朱允炆跟著朱桂去大同府學習,意圖很明顯了!

這是皇上布的局,想要繞過藩王,立皇孫朱允炆為儲君!

所以才讓朱允炆跟著代王學習!”

這分析一出,

舉國震驚!

很多人原先還以為,朱標去世後,接班太子的位置很可能會落到朱桂頭上。

畢竟朱桂最近風頭正勁,

造火車、修鐵路、擊敗北元可汗、建工業區等等,

朱桂這一年的功績數不勝數!

而且朱桂多次受到朱元璋的獎賞,

在眾人眼裡,朱桂深得朱元璋喜愛,自然認為朱桂有望成為儲君。

但從實際動作來看,

朱元璋似乎只是把朱桂當作備選項!

朱元璋更傾向於立朱標的兒子為儲君!

這訊息一出,

那些藩王們集體鬆了口氣,

然後開始幸災樂禍起來。

他們心想,

你朱桂立再多功勞又怎樣?跟我們較勁又怎樣?忙活半天,

還不是和我們一樣,爭不到那個皇帝寶座?

有了這樣的想法,藩王們心中的憋屈和不甘便減輕了許多。

他們準備繼續看朱桂的好戲。

據他們瞭解,朱允炆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除了朱標,誰都不服。

……

回大同府的火車上,

朱桂獨自坐在靠窗的位置,

微閉著眼,正打著盹。

朱允炆和滕佑壽坐在朱桂身後,

再往後是朱允炆的幕僚齊泰、黃子澄。

齊泰是受朱元璋之命輔佐朱允炆,

黃子澄長期陪讀東宮,是朱標的親信,現在被派來監督朱允炆。

朱標這個“大號”廢了之後,朱元璋對朱允炆這個“小號”寄予厚望。

朱允炆或許也感受到了這份重視,漸漸變得有些傲慢。

“哎!”

“真是無聊!”

“不知道皇爺爺怎麼想的,不讓我留在重病的父皇身邊,非要我去邊疆。”

路上,無聊的朱允炆陰陽怪氣地說著。

對於被安排去大同府的事,朱允炆心裡是不痛快的。

因為他壓根就不想費勁,只想安安穩穩地待在應天府。

但朱允炆也懂得分寸,不敢直接頂撞朱元璋,於是便拿朱桂開涮。

在朱允炆看來,讓自己去大同府學習的主意肯定是朱桂出的!

然而,朱允炆的陰陽怪氣並沒有得到回應。

其他人年歲都大一些,知道輕重,也不敢得罪權勢熏天的朱桂。

但朱允炆自恃皇太孫的身份,沒把朱桂放在眼裡。

“你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