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言辭鑿鑿,分享了他的靈感來源。

他其實參考了不少歷史,包括明朝之後的案例。

比如朱標提到的那套,明朝末年李成梁用過,當時他拉攏了女真人。

但後來,李成梁死後,女真人不受控,最終突破關隘,入主中原。

當然,這段未來的歷史講給他們聽也理解不了,朱桂就沒提。

朱桂一解釋完,全場都愣住了。

大家沒想到,朱桂是從歷史教訓中找的答案!

“從歷史中學來的?”

“好!這就是以史為鏡啊,小十三你這思路不錯!”朱元璋先是意外,隨即也笑了。

相比靈光一現的解決方案,朱桂這種從歷史經驗中總結的方法,更容易被眾人接受。

但這下,朱元璋開始頭疼了。

朱桂北伐的功勳已算,可發明蒸汽機車、引進紅薯土豆的功勞還沒算,這會兒又立新功,解決了連他自己和文武百官都頭疼的問題!

現在,朱元璋面臨的是獎無可獎,封無可封的尷尬局面!

還好朱桂是皇子,換成別人,這功高震主的,估計早被找個由頭咔嚓了。

但作為皇子的朱桂,顯然不會因這原因被除掉。

不除就得賞,可賞什麼呢?

錢,朱桂不缺;

爵位,親王已是最頂級;

婚姻,早就安排了。那還能賞啥?

朱元璋越想越頭疼,索性先欠著吧!

這樣想著,朱元璋的心境倒開闊了幾分。

欠兒子的賞,當爹的也是頭一遭。

朱元璋沒再多糾結,轉念想著別的補償方式。

接著,他對身邊的錦衣衛下令:

“你即刻前往迤都,讓燕王按照代王的策略做準備。如果北元丞相不同意,就換個樂意配合的人上位。等代王回到大同府,立即行動。”

“遵命!”錦衣衛領命,恭敬退下。

見狀,朱元璋稍稍鬆了口氣。

.如此一來,用不了幾年,北方那大患怕是要變成無害的廢物了……

迤都城內,自從丞相決定歸順,明軍便接掌了此地的防務。

朱棣親率大軍入駐,既對內穩固控制,又對外彰顯實力,如同深深釘入草原腹地的一枚楔子,儘管這枚楔子無法長久。

草原資源匱乏,難以長期維繫大軍供給,況且將士們多來自中原,對草原生活諸多不適。

種種因素交織,讓朱棣的心情日益焦灼,他迫切期待京城關於草原後續戰略的指令。

“殿下,咱們在迤都已逗留多日,士卒們思鄉心切,頗有微詞。”陶光嘯緊鎖眉頭,立於朱棣背後言道。

朱棣輕嘆一聲,回應道:“再忍耐些時日,待事情了結,我定帶諸位返回大明。”

連日來,他期盼的朝廷訊息卻遲遲未至。

顯然,草原問題同樣困擾著朝廷,指令久久未來。

正當朱棣與陶光嘯犯愁之際,門外侍衛匆匆闖入,高聲通報:“燕王殿下,朝廷指令到了!”

隨之,一位錦衣衛被領進了大帳之中。

“燕王殿下,這是陛下針對草原事務制定的策略,望您先行準備。”錦衣衛呈上一份詔書。

朱棣接過大略瀏覽,詔書雖短,內容卻讓他心頭巨震!

這招數何其毒辣,直擊草原民族命脈,瓦解其精神根基,再以分化地域策略,令其團結無望。兩策並施,時日愈久,效用愈烈!

“燕王殿下,何事?”陶光嘯察覺朱棣神情有異,連忙詢問。

“你自個兒瞧瞧吧。”朱棣將詔書遞給陶光嘯,面上猶帶驚愕。

陶光嘯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