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他對帶來這一切改變的朱桂心存感激。

“太子殿下已在內等候。”藍玉笑容滿面地對朱桂說。

“好。”朱桂輕輕點頭,目光卻不自覺多停留藍玉身上片刻。

歷史上的藍玉,在朱標去世後遭老朱處決,甚至被剝皮實草。一代名將,結局悽慘,皆因老朱穩固政權的鐵腕手段。

新帝能否駕馭藍玉這樣的猛將,老朱心存疑慮,故而昔日的開國功臣轉眼成了威脅,終遭清洗。

不知今世的藍玉,是否難逃宿命。

朱標病弱,恐難迴天,而藍玉非朱元璋親子,少了這層血緣紐帶,對老朱而言,消除隱患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除掉隱患本人。

想到這裡,朱桂望向藍玉的眼神多了幾分同情。

這微妙的情緒被藍玉捕捉,他一臉莫名。

身為大國公,近來又財源滾滾,為何朱桂看他的眼神,如同看待將死之人?

藍玉並未深究,陪朱桂步入太子府。

路上,藍玉提及壽宴上的飛機,“代王殿下,您那飛機真是神了!”

“早先只聞飛機之名,說它重達三萬斤,還能翱翔天際,我實難置信,不想竟是真的。”

藍玉邊走邊說,臉上滿是驚異。

他想象著,若兩軍對壘,敵方有此飛機掠過,軍心定會動搖。.

“小玩意罷了。”朱桂笑而不語。

藍玉的驚訝不無道理,即便是新時代,造飛機亦非易事。而十四世紀的大明,朱桂竟能造出飛機,對藍玉等人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如遇神仙。

“小玩意?”藍玉聞言,嘴角抽搐。

這評價太傷人了!

飛機這般龐然大物,藍玉自認傾盡一生也造不出,卻被朱桂輕描淡寫為“小發明”。

“我還聽說一事。”藍玉面露疑惑,繼續問道,“傳言說,您這飛機的靈感來源於堅持九九六工作制至精神恍惚時的頓悟,不知真假?”

這傳言自西域使團來訪後便在大明流傳開來,有人信以為真,身體力行;有人嗤之以鼻,視為無稽之談。

藍玉起初聽聞,未當回事,如今遇到當事人,便順口詢問。

“這事兒嘛……”朱桂聞言略作停頓,未即刻剖析。

其實,這番說辭的誕生,全因那競爭系統從中作梗,硬生生給他安排了讓西域使團遵循九九六作息的難題。

朱桂只好照辦,畢竟物件是外邦人士,他心底倒也沒太多波瀾。

甚至一不做二不休,順勢讓幾位外國朋友也體驗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