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好歹也應該先壓壓驚,隨後再找人徹底調查一下自己的背景。如果膽子小些。說不定當場就軟了,過後甚至還會派人過來求和。哪怕就是脾氣硬些打算報復的,那肯定也要把所有一切都調查清楚,然後慢慢開始調集人手,這才能夠展開報復。這年頭帶兵的將領手下能打的也就是那些個家丁,宋慶一個剛剛崛起的參將,能有多少能打的兵?
哪怕對方就是再如何魯莽,什麼都沒考慮過,直接便帶人在淮安開始報復他的手下,好歹也要有個十天半月的才能有結果,甚至還會用更長的時間。才能夠結束淮安府的戰鬥,到了那個時候,哪怕宋慶真的打下淮安府,他這邊也已經做好的官私兩手準備。完全可以應付對方,可誰知道才過了沒幾天,整個淮安府就已經被人家拿下來了,快的讓人難以置信。
歸根結底,他還是太過自信了,在南京這麼多年順風順水的生活,以及日漸擴大的權威,讓他完全不相信有什麼軍頭能夠挑戰他,儘管他不是清流文官,沒有那麼強大的派系支撐,但背靠魏國公府這棵大樹,也足以讓他在南直隸的地面兒上橫行,畢竟魏國公乃是整個江南勳貴的老大,在大明朝也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當初自己才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多少地方官員都不太買賬,但只要抬出魏國公府親近管事的身份來,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片通途,很少有人跟他為難。
魏國公是世襲勳位,很少有人願意得罪,因為你得罪了這一代魏國公,可能一時半會兒的人家拿你沒轍,但你家總有個三災六病,人家可是世世代代的都做這個職位,早晚能把仇給報了,為了子孫後代著想,也不會有人願意跟這種人家交惡,因為這個魏國公府管事的位置在江南非常好用,楊管事也萬萬沒有想到,居然真有不把他當回事的。
其實他的想法也不能說完全正確,宋慶並不是沒把他當回事,而是把自己更當回事,宋慶不想得罪魏國公府,同樣也不想得罪他這個地位不低的管事,但如果這口氣壓了下去,往後怕是再沒什麼勇氣將生意做到江南了,更不要說幾年之後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江南,甚至讓江南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所有一切的前提都在這次的事情上頭,因此必須要解決掉。
很在乎自己的宋慶,現在正帶著兵馬屯駐在江都城外,正打算清剿最後一撥還敢於反抗的勢力,一路從北向南殺過來,周圍官府的動作跟他想象的差不多,那楊管事跟官府之間的聯絡其實並不太緊密,只是雙方一起做生意而已,楊管事手下大多還只是江湖人物,而他們做生意的地盤都在各處官老爺下轄,因此雙方會有個類似交易的方式,官兵不去管那些人的生意,到最後則跟著一起分錢,這麼多年下來雙方的配合也還算挺默契,但這一切不包括要共同應付敵人。
尤其是宋慶這種敵人,當地官府都是很不願意得罪的,楊管事雖然整日在魏國公府行走,但本身畢竟不是官員,包括魏國公自己也是在南京城享福的,對於官場上的事情,其實遠遠沒有那些正經做官的清楚,他們不知道宋慶是個什麼人,雖然聽說過名聲,但卻真的不知道這人如今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大明官民百姓心中的地位,當真不是一般的武官。
像宋慶這樣的人,地方官有心結交的倒是真不少,但卻絕對沒有多少人願意得罪他們,若是魏國公跟宋慶鬥,他們當然知道該如何選擇,畢竟世襲國公的名號那不是吹的,正常人只要腦子沒出問題,都知道自己應該站在哪一邊,但一個楊管事無論是級別還是分量都差了些,哪怕是給魏國公府面子,大家兩不相幫,坐山觀虎鬥,也已經是非常客氣的方式了。
宋慶之前就已經判斷過局面發展,大明這些官的秉性他太清楚了,這些官們或許喜歡錢,但更加愛惜自己的命,同樣也對升官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望。對於一個簡在帝心的年輕名將,正在上升期,而且前途無限好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