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每個人同樣也有堅強活下去的動力,儘管他們不知道十幾年後的那場大變,可世道艱難從來都是如此,他們趕上了這個年代,就像是先賢和後代們也趕上了屬於自己的年代,所有人都在為這個苦難民族的生存和延續,貢獻著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哪怕他們自己對此並不知情。
可無論是和情緒,是和緣由,日子終有過完的一天,喝過了鄉親父老的壯行酒,遠征將士們豪氣干雲的邁開了前往京城的步子,卻在走出熟悉的街道之後,亦步亦趨的轉過頭去,希望能夠再一次看看前來送行的家人。
大明崇禎二年十一月,徐州衛並徐州左衛共計五千七百人馬,在衛所最大的校場誓師出發,北上勤王……
求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大家!
&;lt;a&;gt;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lt;/a&;gt;
第九十五章 北上勤王(一)
時間已經進入十一月底,天氣一天一比一天寒冷,在徐州的時候,宋慶就覺得要比上輩子冷得多,可到了真正的北方地界之後,他才發現先前所經歷的都還不算什麼,這裡才是真正讓人煎熬的地方。
他在徐州這個江北之地已經生活了快有一年,早已經適應這個氣候更像江南的地方,冷不丁跑到北方來,還趕上個什麼小冰河時期,真的是有些受不了,如果不是身上穿的足夠厚實,怕是路上就會感冒。
這還是他身子健壯的緣故,那些比較瘦弱的兵卒,走到一半就已經開始出現疾病,幾乎每天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得了風寒症,吸鼻涕的聲音幾乎就沒有停止過,宋慶也真正體驗了一把這個時代的艱辛,他們這些有供給的軍隊都是如此,天知道那些生死憑天命的百姓們要怎麼活下去,也難怪後來那麼多人造了反,除了**之外,天災同樣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行軍隊伍走到現在,依然還算得上軍容齊整,尤其他手下的軍戶和義勇們,在徐州時整日本宋慶操練的像狗一樣,出來之後卻真的能夠顯出效果,其餘軍戶每天走上一半路程就會受不了,他們卻能夠用完滿的精神狀態走完全程,紮營的時候也顯得井然有序得多,讓不少軍官都看直了眼珠,甚至還有過來討教練兵之法的。
還在徐州的時候,其實不少人對宋慶做代百戶是頗有微詞的,畢竟他太過年輕,現在也還沒滿十八歲,大部分人在這個歲數還都是普通一兵,哪怕是接了老子任的,最多也不過是個小旗,可如今人家卻已經成為了代百戶,而且誰都知道這個代字存在不了多長時間,只看王昌根本沒有認命新百戶,就能夠大概看出這位新晉千戶的意思來,就是要扶持宋慶上去。
而且扶持宋慶還不止是王昌,指揮使和指揮同知等幾位大人,似乎也對這種情況樂見其成,更不要說宋慶手中還有個民團,如果只計算武裝力量的話,他幾乎能是個千戶了,若是加上他手下那群江湖人,怕是比一般千戶的勢力還大一些。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很多中層軍官對宋慶不太服氣,認為他年紀太輕,難以服眾,更加難以駕馭這麼多手下,若是在徐州時候還好,可如今北上勤王,那是要見真章的,很多人對這個名氣很大的徐州義勇並不太看好,更加不看好宋慶的領兵能力,臨走時候還有人專門找過指揮使孫伯平,卻被孫伯平直接趕了出來,說路上一切都能見分曉。
到了路上一看,不少中層軍官紅了臉,那個一直不被她們看好的宋慶,居然能夠將手下士卒操練成這般模樣,如果說這還不算能力的話,他們這些人直接回家種地就好了。
至於說宋慶指揮打仗的能力,這個暫時還沒有驗證過,不過宋慶本人很能打,這一點大夥兒全都知道,中層軍官也沒多少真研究過兵書戰策的,下意識的就把將領能打和能指揮打仗混在一起,